新华社喀布尔5月31日电 记者手记:战火中飘起彩色风筝——儿童节寻找做风筝的阿富汗女孩
新华社记者代贺
对于阿富汗这个饱经战火洗礼的国度,风筝是人们难得的娱乐品。不少当地孩子亲手制作风筝贴补家用,可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九岁的希杰兰过去几年共制作了上万个风筝。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一行来到希杰兰与家人位于喀布尔郊区的风筝作坊。在略显简陋的房间内,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纸张随处可见,不足20平方米的作坊在阳光下如同一个彩色世界。
“叔叔好,嘻嘻!”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从房间一角传来。希杰兰和妹妹很听大人的话,早早备好树枝和浆糊,希望向来客展示做风筝的过程。
只见她一会儿扎风筝架,一会儿裱糊纸张,动作十分熟练。口中不时喃喃自语,仿佛在和风筝上的鸟儿、虫儿、人物私语。
据她21岁的哥哥拉米什介绍,风筝图案由他和两个妹妹设计。“希杰兰有自己的想法,她喜欢色彩丰富的风筝。”
希杰兰的父亲穆罕默德·阿齐兹支持孩子们把制作风筝当课余爱好。用他的话说,希杰兰享受这个过程,她很小就对风筝制作感兴趣,现在手艺已很熟练。“对希杰兰而言做风筝的过程轻松而快乐,毫无压力。”
据了解,早在100多年前,阿富汗人就把做风筝视为重要谋生手段,分布在喀布尔各处的风筝作坊和销售店铺林林总总,生意兴隆。
但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从苏联入侵至美国发动反恐战争,长期的战火给阿富汗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破坏,民生凋敝,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当今,阿富汗已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不过,走在喀布尔的大街小巷,依然能够找到那些历史悠久的风筝作坊。
“风筝一直是我们寄托情感、放松心情最好的娱乐用品。”阿齐兹表示,他们家先后五代人从事风筝制作。尽管在动荡的环境中,生活条件十分有限,但一家人从未因此消沉。
现在,孩子们制作风筝已经不仅仅出于兴趣。“我和她妈妈年龄都大了,动作不如以前快,做风筝更离不开孩子们帮忙。”阿齐兹表示,家里的生意相对稳定,一家六口人每月可做上千个风筝,生意好时月收入在8万阿富汗尼(约合8000元人民币)左右。
“人们喜欢这个小女孩(希杰兰)做的风筝。”42岁的扎尔盖在市区经营着自己的风筝销售店,他每个月都会在月底开车来收购阿齐兹家的风筝。
“叔叔,你看,这个风筝送你吧,喜不喜欢?”希杰兰咯咯一笑。转眼间,她已做好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风筝,拿起来给记者展示。
希杰兰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每天利用课后时间在家里做风筝。哥哥拉米什说,弟弟妹妹们都很懂事,也非常勤奋,“他们只是孩子,但却靠做风筝改善了全家生活,很了不起。”
当记者问到儿童节的愿望时,希杰兰略显害羞地吐露出自己的想法:“我想,想要秋天快点来……”秋天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在悠然恬静的蓝天下,家家户户会迎着和风放风筝。那五彩斑斓的画面如花朵在盛开,生动而美丽。
“天上肯定会有我和哥哥做的风筝。”希杰兰自豪地说。她说话的时候眼睛充满光芒,仿佛房间里的风筝已把小女孩那颗纯洁的童心,从危机四伏的战地带到蓝天白云之中……
或许越是在战乱的地方,人们所展现出来的积极与乐观越可贵。正是这种正能量让世人一次次看到战火与硝烟中飘起的一个个彩色风筝。
相关链接:
阿富汗总统呼吁国际社会为该国旱灾提供援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