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出实招为小微企业“解渴”
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国务院近日送出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利率、禁收资金管理费等一系列“红包”。业内人士认为,创造各种条件为小微企业“解渴”,不仅有助于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利于释放中国经济的微观活力。这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多招破解融资难
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但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的成长。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拿出五大实招:
一是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完善考核机制,实现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从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三是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
四是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
五是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
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此次集中从5个方面发力支持小微企业,在业界看来,更体现了中国赋能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决心。
金融机构更接地气
小微企业贷款难在全世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直接融资比重小、间接融资比重大的中国,‘贷款难’‘贷款贵’往往就意味着‘融资难’‘融资贵’。因此,这次国务院出台的几项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从激励的角度看,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扩大小微企业抵押品范围、将银行需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小微企业需求定向捆绑等,都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意愿。从约束的角度看,强制取消小微企业贷款环节各项高昂的收费,则将直接降低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以说,这些措施既对症下药、又切实可行。”董登新说。
可喜的是,不少大型银行在支持小微贷款需求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例如,中国农业银行不断深化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产品,研发推出智能支付终端“智付通”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实现收付款、助农业务、惠农卡业务、充值缴费等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了“三农”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在青岛,中国工商银行按月筛选并制定小微企业目标客户名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促使金融更加契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目前,五大商业银行已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开始运营;在一级分行层面完成全部185家分部的设立,还有6万余家支行及以下网点从事城乡社区金融服务。
精准施策防控风险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与日本、欧洲的12年、美国的8年有明显的差距。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支持小微企业的同时,各方也要妥善处理好小微企业自身风险的甄别与防控。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小微企业表现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债务违约风险增大等问题,这就对金融机构如何把握防风险与助小微的动态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减法”。金融机构需要退出对“僵尸企业”及“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把资金集中用于服务更具成长性的小微企业。
“一方面,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告别‘高大上’‘白富美’的心态,放下身段,在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方面多下功夫;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想着‘等、靠、要’,而是要扎扎实实做好主业,积极主动拓展其它债权、股权等融资渠道。只有这样,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才会更加积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活力才能更加旺盛。”董登新说。(记者 王俊岭)
相关链接:
宁夏鼓励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贷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