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题:“互联网+”搭起农民创新创业大舞台
新华社记者高亢、董峻
从以往看不上电视,到村村通宽带网络。四通八达的高速网络的普及正逐步改变着中国农村。更快速的信息交互和便利的销售、支付渠道打通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互联网+”为农民搭起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2万亿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7400亿元,各种创意农业、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互联网+”催生出来的。
“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传统农业发展的催化剂,更可成为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的“兴奋剂”。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不但可以使我们增收,还能帮我们开创美好新生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村民孙立霞说。高岭村地处偏远山区,空心化情况严重,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有留守老人,村民收入普遍偏低,贫困发生率较高。
“村里通了光纤宽带后,在扶贫帮扶工作组和村干部推动下,高岭山里的黄牛肉、黑木耳、松茸、山野菜等土特产通过网络远销外地乃至国外,还成立了互联网民宿旅游公司。”孙立霞说,网络为村里开启了一道通往富裕的大门,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创业,山沟沟里的高岭村又开始红火热闹起来了。
同样,对于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的密云,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受到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及销售渠道等因素制约,很长时间以来,当地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应有价值。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孔博,一直在思考如何能通过新渠道和新模式解决家乡农产品销路问题。2012年孔博回到家乡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庄村创办了农产品销售电商企业密农人家,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实现了“互联网+农业”的优质结合。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密农人家已拥有职工50多人,吸引了26名大学生回乡创业。与当地50多家合作社签约种植生产,通过密农人家电商平台在天猫、淘宝、京东、微信等渠道全年稳定供应140余种农产品销售。截至目前,每天有近10000斤农产品通过密农人家配送到京津冀地区餐桌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
“如果没有互联网配套设施,我们的创新和创业项目将无从谈起,这些优质农产品很难走出大山。”孔博坦言。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线上线下结合,有力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际上就是把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互联网+”将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其中,在农业部门推动下,构建农村双创平台,提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益农信息社就是带动、发动当地乡亲们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创新平台。
偶然机会,廖建能回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沙陂镇荣飘村探亲时,看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家干农活,生活艰辛,收入甚微。他决定放弃原有工作回村,希望通过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带领留守村民共同致富。
去年3月,廖建能召集了20多个留守老人和妇女,开始采用有机肥种植芋苗,他想凭借传统手工芋苗这个方式助力村民提高生活水平。一年时间里,芋苗种植面积达到230多亩,可以说收获颇丰,但是,这巨大的产量该如何推销出去成了廖建能最大心病。
就在廖建能一筹莫展之时,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去年底落地博白县,荣飘村创业项目迎来转机。廖建能立即申请建立了一家村级益农信息社标准服务站。通过积极参加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组织的多次电商专业技术培训,并学习品牌构建知识,廖建能将纯手工芋苗打造成标准的电商产品“客家味道”,在电商平台等渠道打开了销售局面,一举获得市场好评。
如今,廖建能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带领村民们加工芋苗,同时利用手机和电脑处理订单和客户交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达130多万元。用村民的话说,“互联网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服务站对我们农民来说,真是个好东西。”
如今,像廖建能这样的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和荣飘村“互联网+农业”返乡创业案例,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唐珂说,结合互联网技术特点,组织各类培训学习电商、双创知识,益农信息社的带头人和信息员们可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比如江西等地很多益农信息社承担了当地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双创环境。
相关链接:
2018“中医药+互联网医疗”国际高峰论坛海口举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