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里学技术 利用优势自己干 朋友圈里拓销路
农户老俞“不知足” 好学肯干巧致富
7月8日,俞诗长在家门口附近的水塘边喂养鸭子。海口日报记者曹马志 通讯员 王聘钊 摄
7月8日清晨5点多,海口的太阳刚刚冒头,爱群村脱贫户俞诗长就已起床,走到家门口附近的一处宽阔水塘边,成群的鸭子看到“主人”到来,欢快地奔过来,鸭声一片。
“这些都是咸水鸭,可是我的‘心肝宝贝’呢。”从桶里抓出一把黄色玉米,俞诗长均匀撒在几个圆形塑料盆里,看着争先恐后抢食的小鸭子,幸福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只花了1年多时间,咸水鸭养殖规模从开始的50只到现在的200多只,俞诗长不仅脱了贫,还成长为当地的养殖技术能手。
找准穷根精准帮扶
回想起这些年的变化,俞诗长心中充满谢意,“是精准扶贫,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今年45岁的他,家住美兰区灵山镇爱群村委会儒雅村,一家5口人,以前收入主要靠夫妻俩打零工,可前些年,他和大女儿得了重病,不能干重活,另外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一家人挤在破旧的简易瓦房内,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一度流下了苦涩的泪水。
“只有找准穷根,才能精准帮扶,老俞家是因病因学致贫。”灵山镇爱群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亚毅说,扶贫工作人员为父女俩最大限度申请医疗救助,帮助购买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并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捐款,现在父女俩身体逐渐变好,女儿还在海口城区找到了工作。有了政府定期发放教育补助金,老俞另外两个孩子上学也不用担心了。
告别危房,搬进新家。记者近日走进老俞的新房看到,这是一栋75平方米的新楼房,两室一厅,地面铺上瓷砖,宽敞整洁。“以前,我们一家人挤在15平方米的老屋,不但会漏雨,木板床还吱吱作响,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网络销售致富不难
“老俞是个不‘知足’的贫困户,病好了后,盖了新房,整个人精神了,也有干劲了。”多次入户走访的灵山镇副镇长林师导说,去年,俞诗长主动加入咸水鸭合作社,入股成为“股东”,定期享受分红。不仅如此,他还到合作社打工,在有稳定收入的同时,还不忘学好技术。
后来,技术过硬的他离开合作社,出来单干。先从基地购进第一批50只咸水鸭(中鸭),利用家附近有水塘的优势,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养了4个月,出栏时供不应求。
“我养的咸水鸭可不比合作社差,合作社都承诺收购,不愁销路。”为了拓宽渠道,增加收入,在灵山镇电商扶贫中心的帮助下,俞诗长又开始“触网”,摸索网络销售门路,逐渐成了一名微商,现在能很熟练地运用微信朋友圈推销,并负责送货上门。
俞诗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一年养8批咸水鸭,以前每批养100只,现在每批增加到200多只,一年可出栏800-1000只,每只可赚30元,一年净收入可达2万多元。林师导介绍,如今,俞诗长不仅脱了贫,还成为镇里的“红人”了,很多贫困户都向他学习养殖技术。
林师导介绍,灵山镇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实施“政府+合作社+贫困户”联动,根据合作社的产业特点,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灵山镇全镇所有的42户贫困户,人口160多人,全部加入咸水鸭养殖合作社,除了分红和打工收入外,许多贫困户还可学到实用的养殖技术,共同走好脱贫致富路。
相关链接:
图解丨健康扶贫成效显著 未来三年 我们尽锐出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