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锥蝽。(中国疾控中心供图)
海口网7月10日消息(记者钟圆圆)7月5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8元一只的价格向广州居民收购锥蝽,避免发生由感染锥虫的锥蝽传播被称为“新型艾滋病”的美洲锥虫病。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从海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海南目前有锥蝽,但没有捕捉到有锥虫寄生的锥蝽,也没有美洲锥虫病患者,没有传染源,市民不要恐慌。
“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有锥虫寄生的锥蝽会引起美洲锥虫病,对人体造成伤害。”海南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室副研究员孙定炜告诉海口网记者,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锥蝽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吸食人血,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美洲锥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媒介传播,即通过锥蝽叮咬传播,体内寄生有锥虫的锥蝽叮咬人类的皮肤后留下粪便,锥虫便可透过伤口进入人体,传播美洲锥虫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烧、皮疹、腹泻及呕吐,可见皮肤损伤,会对人体的消化道、心脏等产生损伤,死亡率较高。
孙定炜表示,由于美洲锥虫病发病时的症状与艾滋病相似,隐匿期可长达20年至30年,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但是该病与艾滋病在发病原因、治疗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据悉,目前已知至少有40种吸血锥蝽可能造成美洲锥虫病传播,在我国主要有红带锥蝽、中华锥蝽、微粒锥蝽、横纹锥蝽4种,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分布,海南目前发现有红带锥蝽。
据孙定炜介绍,在2017年,为调查我国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锥蝽孳生地布状况,海南、广西、广东等地配合中国疾控中心设置了监测点,实施奖励性抓虫。海南省疾控中心在琼中、昌江、五指山设置了监测测点,在监测点内向民众收购锥蝽及其尸体。在民众和疾控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捕捉到了红带锥蝽,但没有发现可使人感染美洲锥虫病的锥蝽,全省目前也没有美洲锥虫病患者,无疾病的传染源。
孙定炜提醒,锥蝽大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比如墙角、木堆等,菊酯类的杀虫剂可以杀死锥蝽。需要注意的是,民众如果发现锥蝽,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更不要将其直接拍死在皮肤上,可借助外物将其赶走后杀死,还可以将虫子尸体送到当地的疾控部门进行确认。如果已经被叮咬,一定要在早期尽快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美洲锥虫病发病后很难治愈,可能危及生命,提早介入通过三个月左右时间的治疗可以痊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