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勤劳实干摘“穷帽” 拓宽渠道鼓腰包 ——美兰区三江镇江源村潘在发脱贫记
7月29日上午,离猪舍还有10来米远,三江镇江源村脱贫户潘在发就听到急促连续的猪叫声,马上明白猪肚子饿了,赶紧将搅拌好的“早餐”倒在一个个猪槽内。
看着争相抢食的猪崽,潘在发的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政府送来的25头猪崽养到现在的80多头,原来的“门外汉”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猪“达人”,吸引了许多农户上门“取经”。
发挥养殖特长 脱贫信心十足
“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是精准扶贫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今年45岁的潘在发家住江源村委会龙发山村,一家5口人,家里的10亩多地是主要经济来源,几年前的超强台风将地里的橡胶和瓜菜全部“破坏殆尽”,3个小孩还在上小学或幼儿园,仅靠打零工,缺乏稳定收入,家庭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三江镇扶贫干部李波还记得,当初潘在发一家挤在仅20平方米的老旧瓦房里,昏暗潮湿,家里没啥像样的家具,孩子们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2015年,政府将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做好“两不愁三保障”,还着力因户施策扶持发展产业。
“经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他有养猪经验,2016年6月,镇里决定扶持他3头母猪,没几个月就生下了10多头小猪崽,大大增强了他的脱贫信心。”李波说。更让潘在发开心的是,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3个小孩每学期都有教育补助金,上学开销不再是压在他心头的“大石”。
潘在发在冲洗猪舍。记者李天平 摄
摘掉贫穷帽子 拓宽产业门路
据介绍,后来政府陆续送来共25头猪崽,并且帮助潘在发修建了90多平方米的猪舍,养猪有了坚固可靠的场所。“不过,由于经验不足,对防病治病不太熟悉,期间也有猪因病死亡。”意识到技术不足的潘在发主动联系畜牧专家上门到猪舍为他答疑解惑,在专家的帮助下学习如何为猪“看病”“治病”。不仅如此,潘在发还利用农闲时间为自己“充电”,与村里其他养猪村民交流请教,镇里组织的农技培训班和扶贫电视夜校他一场都没落下。“学得多懂得多,只要肯付出,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潘在发说。
在潘在发的悉心照料下,猪舍的规模日益扩大,猪的数量增加到80多头,第二间猪舍也盖了起来,2016年年底一家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仅如此,在危房改造资金支持下,拆除旧房子,潘在发原地重建了90余平方米的平房,并于2017年11月搬入了新家。新家铺上了干净整洁的瓷砖,并划分了多间卧室,新建了单独的厕所,屋内宽敞明亮。
脱贫后的潘在发更是干劲十足,赚更多钱、过上更好的日子成为他的新目标。“镇里有养鸽基地,市场前景不错,通过政府搭台,我已经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该基地的股东,每年可以享受分红。”潘在发还主动申请到基地打工,不仅可以获得工资,还可以学习养鸽技术,拓宽产业门路,期待早日自己干,稳定增收,生活更有奔头。
相关链接:
实地取扶贫经 海口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组队赴文昌考察
解决低保特困户“三保障”问题 海口龙塘镇脱贫攻坚大队召开专题会
贫困户“比武” 海口龙华区6人获脱贫之星荣誉称号
海口琼山区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第八次会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