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专家“大脚革命”重塑“水城”
每天早上,美舍河群上村休闲广场格外热闹,社区居民爱到这个家门口的小游园健身。举目四望,碧水河畔,清风拂面,大叶油草错落分布,蜿蜒的园路向前延伸,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志愿者在东湖边向市民介绍海口湿地情况。见习记者李天平 摄
7月29日早上,正在晨练的市民李冬梅对记者说:“原先,这里就是个臭水沟,隔个几百米都能闻到难闻的异味,岸边杂乱灌木丛生,河畔广场从社区最受欢迎的休闲场所逐渐成了人们的‘闹心地’。后来,这里纳入美舍河水体综合治理范围。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这里河水变清了,岸边更美了,来此休闲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美舍河是海口市的“母亲河”,全长约23.8公里,穿城而过。海口通过科学治理,在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建成1.4万平方米的凤翔湿地公园八级梯田人工湿地,重现水清、岸绿、白鹭飞的和谐美景。
“生态治水,水岸同治,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深度参与美舍河治理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体治理专家王晨认为,海口将“大脚革命”理念贯穿治水全过程,生态治理系统施策,美舍河治理是城市生态修复的典型范例。
记者了解到,根据专家建议,海口创新探索水体治理新举措,在美舍河中尝试种植红树林,这是我国首次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按照这种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进行治理,花钱不多,却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近多次的强降雨中,美舍河河岸经受住了考验,美舍河沿岸积水比平时少,退水也比平时快。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共10组)已经结束,共对8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个地级城市进行了督查,其中10余条黑臭水体因其治理良好荣登“光荣榜”,海口市美舍河位列其中。
海口素有“水城”之称,江海交汇,河湾湖汊纵横,溪流水道绸密,海口继续把水体治理作为“净化”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大力推广复制美舍河治理的科学路径和经验,全力抓好“两湖两沟一溪”等30多个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市域水系连通,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重塑“水城”风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