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求变”系列报道之四
陵水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着力缩小城乡差距
奏响村美民富城乡和谐的交响曲
从2014年的30亿元到2017年的55亿元,4年时间里,陵水黎族自治县民生投入翻了近一番。简单的数字,折射了陵水越来越注重为民惠民的发展观。
依靠开发“三湾”地区(清水湾、香水湾和土福湾)的“突围”,陵水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财政收入,更是名列海南三甲,跻身全国地财收入百强县。但在经济指标亮眼、“贫困县”摘帽的背后,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滞后的困局。如何突破这个困局,成为近来陵水民生变革的起点。
力补短板的民生之思
“看看清水湾,再看看自己家,挺失落。”几年前,陵水英州镇走所村村民黄亚其看着离家不远处的清水湾一栋栋高档楼盘和酒店拔地而起,但自己的村庄老旧脏乱,心里有种刺痛感。
黄亚其曾尝到的刺痛感,也是陵水的痛。依靠“三湾”地区开发,陵水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并未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陵水经济发展了,百姓分享得不够,这绝不应该。财政有钱了,就要把更多的钱投放在民生领域,要加大财政惠民惠农力度,以财政杠杆撬开百姓增收空间。”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
在经济蛋糕做大后,更多的是如何切蛋糕的问题。在该县财力的分配方向上得以体现:在民生支出中,着重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向农民、向困难群众等薄弱环节倾斜,促农增收的号角即将吹响。
“三业”(产业、创业、就业)着力推进、“五网”加快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大力扶持……近年来,陵水坚持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惠普民生。
“现在好了,我们村打造成美丽乡村,房子漂亮,道路通畅,村里像个花园。今年县里第一届芒果采摘季还把我们村选为分会场,大家开始吃上旅游饭。”黄亚其已经没有当初的愤愤不平。
2016年陵水农村居民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增速全省排名第一。2017年,该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10元,同比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85元,同比增长10.1%。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趋近全省平均水平。
对症下药的产业“造血”
“21间民宿,遇上节假日,经常是一房难求。以前怕没人住,现在怕没房住。”本号镇大里地区驻村(区)第一书记韩斌如今时常面临着“幸福的烦恼”。由于着力打造乡村游,短短两年,这个过去交通闭塞、陈旧简陋、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车马畅通、崭新靓丽、游客纷至。
群英乡芬坡村是个面积大、人口多,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门路少的乡村。这两三年,干部带领村民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小黄牛、豪猪等,以“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走上产业扶贫之路。
陵水扶贫办干部坦承,缺乏产业是陵水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这也是一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不高的内在原因。因此,陵水扶贫,尤为注重的是扶产业这一短板,让农村自我“造血”。“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造血功能,近期我们结合各个乡镇的资源特色,为每个乡镇选定一个特色农业产业来专攻,县财政将予以资金保障。”该扶贫办干部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整体而言,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精做强,是陵水引导农村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当地在这方面有不少探索。以陵水圣女果为例,当地政府联合农信社推出免息小额贷款政策,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鼓励规模化发展,2017年全县圣女果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在此基础上,陵水还积极推广圣女果GPA标准化种植,持续开展“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
与此同时,陵水全力支持建设一批集科研、培训、加工、储运、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带动农业转型升级。2015年投运的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不仅为该县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去年成功申创的目前我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范围横跨几个乡镇,有望带动农业实现更大突破。
除农业产业外,近年农村电商、光伏扶贫等产业在陵水布局亦棋落有声。全县各大农村,正被一个个产业所“充实”。
问题导向的民生保障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成功“突围”的陵水下定决心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饮水问题折射大民生。近年,陵水花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投入3500万元实施供水工程及管网建设项目,投入逾7000万元实施文罗、英州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8个行政村、208个自然村及43个农场连队共8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现在好了,自来水进了家门,量多,水也干净。”隆广镇常皮村贫困户马用明非常感谢政府的作为。
包括水网在内的“五网”建设,是陵水近年来一直不断推进的民生工程。率先在省内完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决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实现光网自然村全覆盖,提前超额完成省部署任务……一项又一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工程相继完成,有力地促进了陵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城乡发展新基础。
乡村学校的教室内电脑、电子白板等一样不缺,孩子们能够在塑胶跑道上追逐游戏,图书馆、实验室应有俱有。这是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提蒙乡薄弱教学点鸭公式小学看到的。这所小学仅有20多名学生,但硬件设施却向县城学校看齐。“我们去年起就有专门的英语老师了!”学生陈发标高兴地说。
近两三年,陵水完成78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提升,引进多批特岗乡村老师,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百姓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也日益得到缓解。作为深化医改的突破口,陵水统筹推进“三医联动”(医疗、医药和医保)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医疗服务向公益性回归,医疗惠民效果明显。
陵水2.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 2016、2017两年已有1.7万余人脱贫。村美民富、城乡和谐的交响曲,还在不断奏响……
短评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近年来,陵水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加大财政惠民惠农力度,以财政杠杆撬开百姓增收空间,让民众分享更多的“经济果实”,共享发展成果。
从每年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用于惠普民生,推进“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科教文卫事业力度,多措并举服务民生;到财力着重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改造提升78所义务教育学校,解决8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从打好脱贫攻坚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到以财政杠杆撬开百姓增收空间,大力推进“三业”(产业、就业、创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乡村示范点,做强做精热带高效农业,加强百姓增收可持续性……陵水在财政支出中,着力夯实民生基础、补齐民生短板、增加民生福祉,极大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指数。
富在民生,则国本益固。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才能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共享发展成果。
相关链接:
“下半年经济怎么干”: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大海之南气象新| 海南力促总部经济全面起步
各地经济数据出炉 经济稳中有进态势显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