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浅水湖的骆马湖,竟因非法采砂变成深水湖。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采砂导致骆马湖湖面小岛消失、湖底荒漠化、湖水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可能危及周边饮水安全。有关部门2015年5月20日表示,将从6月1日起全面禁止采砂。
跨宿迁、徐州的骆马湖是江苏第四大淡水湖、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南水北调重要中转站,但近年来生态却并不乐观。湖区深处的张宅岛原本芦花飘香,如今塌了大半,渔民老陈说采砂是主因:“都给打砂打塌了,原来有十几亩地,现在三分之二塌了,不敢住。”采砂船和渔民争地盘吸砂,偷鱼、割网时有发生,有的渔民因而被迫转让水面。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骆马湖宿迁湖区采砂船共2000多条,从业人员1万多名,均属非法采砂。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不少湖中岛已消失。
在三湾水域,数百采砂船聚集,打砂桩密密麻麻。“地底下砂掏空了,然后上面往下塌,最多能塌下去十来米。”一条采砂船船主说,船开采深度五六十米,吸光一处砂后能感到湖底塌方的动静,随后周边流砂迅速填补空洞后又能继续了。
采砂船吸砂时还大量排放洗砂废水,致使湖水浑浊不堪,渔民原来直接取湖水饮用,现在只能上岛打井。宿迁市湖管办副主任郑思广告诉记者,采砂对生态破坏有二:一是以往骆马湖是浅水湖,植被生态、鱼类,底栖的动物、植物,都只适应两三米深,“现在打了几十米,底下基本成了荒漠”;二是采砂搅动湖底,造成水底多年沉积的物质重新溶解到水里。“隐患比较大的是氟化物,氟含量已经快到临界值了,(但)现在还安全。”
宿迁有18万户、约60万人口饮用骆马湖水,银控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经理叶慎忠长期监测取水口水质变化,监测数据也显示氟含量在上升。叶慎忠谨慎表示可能与采砂有关:“从数据来看,氟化物都是逐年上升的。一般超过1.0毫克每升的话,人会患黄牙病。2009年最低是0.56毫克每升,后来是0.7-0.8左右,2014年就高了,达到0.9毫克每升。原因我们正在分析,可能跟采砂船是有关系的。”
采砂还造成湖内氮、磷含量升高。宿迁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王劲松说:“氮、磷是营养元素,会促进植物疯长,麦黄草、蓝藻都是以这个作为营养元素。”记者从多部门获悉,湖内已连续多年出现大规模麦黄草季节性腐烂,同时湖区内开始出现蓝藻。
徐州目前正建设骆马湖饮水工程,湖水水质变化是否会影响饮水安全?徐州市水务局水资源保护处处长韩刚说,经科学评估,骆马湖徐州取水口水质达到2至3类标准,这得益于徐州科学有序的采砂管理模式。但他也坦言,骆马湖是一个整体,如不全面科学管理采砂,长期看整体水质会受影响。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范成新对此深感担忧,他认为骆马湖生态已到了需“看病开方”的阶段。“现在问题是打得太深了,其中还有污染的东西,影响肯定很大,应该对湖底地形进行调查。”
骆马湖管理部门很多,包括水利部淮委沂沭泗局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省水利、海事、渔业部门,地方政府都能管,各部门对采砂态度各异。宿迁市2013年设立湖管办,希望实现多部门联管。此后采砂有所收敛,采砂船远离了取水口和防洪大堤,被集中压缩在湖区西北部,但“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执法人员一走,采砂船又开工了。
利益丰厚是采砂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据知情人士称,一条采砂船一天可采约2000吨砂,目前每天利润上万元。另外让地方感到压力的是,采砂群体已形成庞大产业链,光采砂从业人员就有数万,外围从事修理等产业的也有不少,事关不少人生计。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张克认为,整治关键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地方政府态度暧昧,患得患失,没有很好地履行主体责任,也暴露出自然资源立法和执法资源不足与地方环境事务多头管理的矛盾。”
5月19日,沂沭泗管理局骆马湖局副调研员李俊明表示,骆马湖采砂将全面禁止,预计6月1日联合宿迁、徐州两市发出通告。20日,郑思广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在沂沭泗管理局的统一安排下,加强与徐州市联动,从2015年6月1日起对骆马湖水域实行全面禁采,坚决保护好骆马湖水质安全。”针对非法采砂产业链附带的社会遗留问题,湖管办方面表示将分类处理,具体方案正在拟定当中。徐州、宿迁及流域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也已就禁采的具体时间和细节召开会议进行协调。(陈月飞)
相关链接:
海南海事局上半年保障18万余艘次船舶进出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