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24日电(记者唐弢 方圆)近日,刚落下帷幕的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因“一条鲫鱼”而收获了比往年更多的关注度。据悉,大赛前50名选手,因成功解剖鲫鱼,获得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保送资格。
作为这50名学生之一,来自杭州学军中学的学生赵子涵认为,这条“鲫鱼”更像是一块“敲门砖”,敲开的不是高校的大门,而是自己对生命科学的探索之门。
“生物是一门充满意义和乐趣的学科,我从接触到它开始,就深陷于它的魅力。” 谈起生物,赵子涵的眼里充满了光芒,“解剖鲫鱼当然不是这场比赛的全部,但对于鲫鱼的解剖实验,却体现了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
回想这次比赛,赵子涵仍兴奋不已。在她看来,生命科学是典型的实验性科学,动手能力是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在解剖时,我们必须像‘外科医生’一样,对鱼类骨骼、位置、形态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地‘庖丁解鱼’。”
“冷静、有主见、有想法、遇事不慌。”是教练方亲亲对赵子涵的评价,在他看来,赵子涵的动手能力很强,平时训练中,实验的稳定性很高,这些优点都帮助她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除了鱼类解剖,今年的竞赛还涉及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我们既要分析玉米籽粒颜色,考察玉米遗传规律,还要对细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从宏观到微观,生物可以让我们一探究竟。”赵子涵说。
赵子涵对于生物学的认知从初中开始,“初三暑假我开始了解并接触生物竞赛,父母一直十分支持我,也相信我能自己做好时间安排”。身处竞赛班,很多时候要将课后时间用在竞赛学习上,她坦言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尽管如此,她仍旧每天安排好时间,将学业任务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学习之余,赵子涵有自己的独特减压方式——逛西湖。放学后散步的几小时是属于她自己的美好时光,看着形形色色的路人和春去秋来的西湖风景,绕西湖一圈需要多少时间、骑行一圈需要多久,对于这些,她早已熟谙于心。“观察大千世界,既是一种减压方式,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赵子涵说。
在这次比赛后,清华大学向赵子涵打开了大门,药学、生物学等专业,以及钱学森力学班都向她抛出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赵子涵最终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
面对“杀鱼进名校”的调侃和热议,赵子涵始终看得很淡。对她来说,热爱是做任何事的基础,她保持着初心,像海绵一样渴求着知识,期待今后能学到更全面的生物理论。“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愿自己未来能更多地探索生命规律的多样性,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做出贡献。”赵子涵说。
相关链接:
高中生靠解剖鲫鱼上北大清华?指导老师:不可能
别信黄牛参观北大清华能预约 网上预约方便快捷名额充足
每年向三千新生赠书 清华校长的阅读“悬念”
海南黎族姑娘“跑进”清华 每年近万元学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