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无人问津、乡镇难寻健身场所、文化下乡“一阵风”……
屯昌如何破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困境?
新兴镇综合文化站大门紧闭。
“咚咚咚……”每天傍晚,屯昌县全民健身中心标准化排球场上都会有居民来打球健身。由于场地规范且免费开放,排球爱好者范军常约好友到这里打球,可球场里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堆成小山的垃圾和丛生的杂草,让他很是揪心。
在县城以北17公里处的新兴镇,46岁的村民林维佳一直盼着建排球场。“镇上少说也住着1万多人,这么多年了却始终没个能活动筋骨的健身休闲场所,这怎么行?”今年6月,“急性子”的村民通过自发筹款和义务帮工,在镇墟的一块废弃露天戏台上建了一个球场。
一边是“求而不得”,另一边则是“得而不惜”——小小的一块排球场,折射出的正是屯昌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此同时,“灰头土脸”的农家书屋、挪作他用的文化站、文化下乡“一阵风”等现象,同样也亟待解决。
求而不得
乡镇缺少健身休闲场所 村民自费建排球场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家住屯昌县新兴镇的林泽喜欢在吃罢晚饭后,背着手在村子里四处晃悠。
比起喝茶打牌,林泽更爱听戏唱曲儿。“小时候常有琼剧团和电影放映队到镇上的露天剧院演出,跟过年一样热闹。”林泽还记得,即便没演出,村里的姑婆婶娘也总喜欢聚在剧院话家常,或是跟着大喇叭里的音乐跳上一曲。
新兴镇这座建于1976年的露天剧院,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一直是当地人重要的消遣娱乐去处。“到了2014年,镇政府想要征用这块地,就把剧院拆了。”村民林维佳回忆,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剧院,后来也没有建起其它建筑,场地一直荒废。
村民吴权武常带着28人的舞蹈队,到镇政府大院的篮球场上跳舞。不想总是“蹭场地”,林维佳和球友们今年6月自筹7万余元,在露天剧院的废墟原址上建起一处水泥排球场。
得而不惜
县城有高规格健身中心 垃圾成堆缺人维护
5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七人制足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1个门球场……即便放眼全省,屯昌县全民健身中心的场地规模与设施功能,也别具特色。2014年年底建成开放后,屯昌居民纷纷到这里休闲健身。
“这里场地条件好,人一多锻炼氛围也浓。”家住屯昌环东一路的范军是健身中心的常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球场周边的垃圾多了起来。“有些人打球时,总喜欢随手将饮料瓶丢在场边。”
今年8月7日,屯昌电视台曾报道过全民健身中心卫生堪忧,镜头里堆放在篮球场的一大袋垃圾让人印象深刻。记者8月16日走访时发现,距离媒体报道9天后,垃圾仍未被清理。部分球场边疯长起半人高的杂草,彩砖路也出现严重破损,这让许多健身爱好者感到不舒服。
建而不管
村镇文化室“铁将军”把门 少人问津成摆设
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这样的描述,承载着政府对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期望。可与人气火热的县城健身中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屯昌乡镇一级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却常常“门前冷落鞍马稀”。
8月17日下午,记者在新兴镇政府大院里找到了该镇的综合文化站。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小楼,除了一楼一间被当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室”办公室外,其余房间大门紧闭,走廊晒着衣物。
镇一级的文化站成了空招牌,新兴镇下屯村委会副主任钱存光好不容易找到文化室的钥匙,记者看到,文化室里塞满了电动车、沙发、座椅、高低床等杂物,搬开一块移动式黑板,才发现墙角还藏着一个装满图书的柜子,蒙着厚厚的灰尘。柜门落锁,钱存光尴尬地摊了摊手说,“平时基本没人来借书,我也没有书柜钥匙,房间平时主要是用来上夜校的。”
症结
缺少专职文化干部 文化下乡容易“一阵风”
村民们对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但送琼剧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基本一窝蜂地集中在春节、元宵或其他特殊的时间节点,平时则是冷冷清清。
“我们也想将文化下乡活动常态化,可整个单位只有7个编制,其中2个被选派去基层,现在只剩下5个人,还要完成馆区的日常工作。”屯昌县图书馆馆长王坚说,每次送文化下乡要靠“借人”。
屯昌县文体局局长王巍认为,农家文化室多数设在村委会办公楼里,由村干部兼职管理,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同样是由于专职管理人员的欠缺,屯昌县全民健身中心出现卫生状况维护管理不到位。
对策
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一边是人员不足,另一边是资金短缺。得知新兴镇居民希望重建露天剧院,王巍当即承诺会协调扶持建设资金。
“一味地靠增加专职文化干部的编制也不现实。”王巍认为,应发挥退休文艺骨干积极作用,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群众创作贴近生产生活的节目,让活跃在乡村的农民艺术团成为“不走的文化下乡队”。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氛围营造。以农家书屋为例,目前屯昌已在梦幻香山、猪哈哈的农场等景区增设农家书屋延伸阅读服务点,将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等互动活动融入农家书屋平台,正试图让农家书屋重新活起来。
相关链接:
海南:农家书屋人气旺起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