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 巍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 赵占领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网络直播监管越来越严
记者: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服务许可、备案管理,强化网络直播服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存量违规网络直播服务清理工作。这被看作近两年来又一记监管重拳。
朱巍:2017年年底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对网络直播间进行治理,对一些违法违规的主播作出了禁播等处罚。其间,网信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将一些主播列入黑名单。不过,现实情况也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关管理规定还不够。所以,此次六部门出台了“通知”。
记者:“通知”要求落实用户实名制度,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有人认为,实名制、黑名单及其他监管措施的提出,意味着网络直播的严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朱巍:对于网络直播的监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依法治网,按照法律治理网络直播,法律是底线;第二方面是实名制,实名制是网络直播规范的基础,没有实名制就没有黑名单,没有实名制就无法对主播和用户进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通知”的出台有个大背景,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实施。比如,《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自2016年12月起实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起实施、《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自2017年10月起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后,有关部门在2017年下半年对互联网直播行业进行整治。然而,相关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发现,互联网行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光靠平台治理、自律是解决不了的。所以,现在要用他律的方式加强监管,相关部门管平台,平台管主播。
赵占领:最核心的问题是管理会越来越严。比如,用户实名认证、对信息进行监察、对违法信息进行处置,这些都将越来越严。不过,这些问题在以前都有相关规定,这次再次作出强调,其效果如何还要看实际执法力度。
充分运用权限协同管理
记者:此次六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还明确了网络直播服务的“责任链”。“通知”加强了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其中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备案手续、许可服务的时间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直播服务上线30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到属地公安机关履行公安备案手续。若未备案、未取得许可,应用商店不得为该平台提供App分发服务。
朱巍:对网络直播的管理应当形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说,不单是靠某一个平台或某一个部门进行管理,而是整个社会要形成一个体系。此次“通知”解决了协同管理的问题。
赵占领:“通知”是六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联合发布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而这种监管以多部门联动的方式体现。对网络直播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充分运用各自的职责权限,才能起到联合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比如说,工信部门负责发放ICP许可证和备案;广电部门负责互联网视听节目许可;网信部门负责内容监管;如果涉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就要由公安机关管理。
实名认证如何真正落实
记者:“通知”中提到的网络主播黑名单并非新鲜事物。在之前治理网络直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建立了黑名单,但现实问题是,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明知是“问题主播”,但为了商业利益,不惜僭越法律底线留住能够获利的“问题主播”。另外,一些主播进入黑名单被下线后,很可能会重新注册账号转到另一个直播平台。
朱巍:建立黑名单制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一方面,前台不是实名的;另一方面,后台的真实身份信息由每个平台自己掌握,而没有与其他平台共享。举个例子,一名主播在某个直播平台的前台被封,但其登记在后台的真实信息并不被其他平台掌握,这名主播可以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到别的平台注册,只要换个昵称就行了。这样一来,黑名单制度就落空了。
这也是此次“通知”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更多的从平台资质和管理工作入手。我认为,这次“通知”的规定,是之前相关管理规定的加强和补充。
记者:此次“通知”还要求落实网络直播用户实名制。有网友认为,实名很简单,但监管是难题。实名制是监管部门进行监督问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身份认证查本溯源,对违法违规分子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实名制落实后,如何搭建有效的监管制度,还需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朱巍:实名制并不单纯是对直播而言。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要进行实名认证。
网络直播有两种认证制度,第一种是针对用户的实名认证制度,目前通过手机实名制就可以实现;第二种是针对有直播权限的主播的实名认证,他们的实名不能仅用手机实名,还要进行身份信息的验证。
现在还存在一个情况,有些用户会转化成网络直播。对于这种情况,大的平台会进行重新认证,但一些小平台则没有很好落实。另外,当一些大平台面临六七亿用户时,实名认证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实名认证需要一个过程逐渐完成。不过,就落实实名认证来说,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都必须完成。
相关链接:
网络直播平台高价挖人乱象调查:互挖墙脚成竞争常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