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教育系统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队伍建设,为提高各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强教师 优教育 兴海南
记者 陈蔚林 特约记者 韩小雨 实习生 彭时君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为加快我省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近年来,省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指导下,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海南省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和“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等,为不断提高我省各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确保海南学生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教育兴则海南兴,教师强则教育强。一批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培养更多人才。
人才引进
实现教育质量弯道超车
“因为地处中部山区,优秀教师不肯来、留不住,数学课是体育老师代教,语文课是音乐老师代教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中专毕业后就当了老师,几十年了都是看着课本念着教,外面时兴的什么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我们不是不想做,而是没人来带着做啊”……
几年前,记者在乡村学校及教学点采访时发现,各校对优质师资的期盼由来已久。“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客观因素,禁锢了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如何实现“高位嫁接,弯道超车”?省委、省政府决定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向教育发达地区“借力”——
于是,从2015年起,“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实施。到2017年底项目截止之时,全省共引进了300名好校长、好教师,其中不乏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等高层次人才。
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从引进人才的报到在岗情况来看,在贫困市县、少数民族市县和乡镇以下学校任教的校长、教师占总数75%以上,“这充分体现了该项工程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对薄弱学校的‘雪中送炭’。”
校园干净整洁了,学生文明有礼了,教师精神面貌更好了,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该负责人说,引进的人才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短时间内便使所在学校的学风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在新引进校长带领下,被评选授予“海南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学校在新引进校长带领下,在2017年中招考试中综合指标增长率达到全县第一……这些学校的成功模式还被周边学校、市县广泛学习借鉴,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强强联合
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引进人才大放异彩,“存量人才”也得到了“盘活”。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将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仅2017年,省级财政就投入省培项目专项资金2800万元,用以实施“海南省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和“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省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就是以“中小学卓越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将省内知名校长、省级骨干校长团结起来,形成学校管理研究团队;以中小学(幼儿园)卓越教师工作室为纽带,将中小学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与优秀青年教师汇聚起来,形成各个学科研究团队,共同研究中小学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海口市城西中学校长陈日果是卓越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他的工作室在成立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就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41所中小学校“加盟”,远在甘肃省的兰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也希望派员前来学习。
陈日果告诉记者,工作室主要通过校长讲坛、落地培训、现场演练等方式,帮助成员学校优化校园内部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最终打造发展共同体。“城西中学原本也是一所薄弱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带领它走出困境,走向良性循环,积累了一些经验。”
他说,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成员学校,让这些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还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确保工作室的帮扶落地生效。”
记者了解到,当前,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已经为全省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搭建了比较稳定的3个阶梯:任职校长—校长示范提高—省级骨干校长;也为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搭建了比较稳定的4个阶梯:省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不同层级的校长、教师有不同的培训周期和培训方式,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可以促进各类校长、教师稳步有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一步一步向专家型校长、教师的目标迈进。
以点带面
寻求乡村教育突围之路
我省“接地气”的教师培训项目也很多。“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连续5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众多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乡村教师提供了参加省级培训的机会。
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负责人说,在实施该项培训计划过程中,省教培院选取“乡村小班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乡村特色课程建设”两个重点,持续5年开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持续培训,并通过建设乡村田园课程基地学校、打造乡村小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以点带面进行示范引领,寻求乡村教育突围之路。
记者日前在儋州市白马井镇的藤根小学看到,该校校园里特地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生菜、豆角、白萝卜长势喜人,亭亭玉立的向日葵随风摇曳。学生们站在菜园中,拿着卷尺和算数本,一边测量一边讨论,在本子上写写算算,时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叫田园课程,是我们参加培训时学到的教学方法。”该校数学老师李伟教记者辨认,不同的菜被种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各异的格子里,“课本上的计算题,孩子们不好理解,就过来量、过来数,很容易就发现‘勾股定理真的存在’‘正方形的四条边确实是相等的’……多亏参加了培训,才打破了教学瓶颈,让课堂又充满了生命力。”
参与、体验、运用成为课堂常态,越来越多乡村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实现了自我价值——儋州市西培南乐小学教师羊玉秀、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长龙小学教师周文、临高县和舍镇铺仔小学教师邓彩霞……他们都是参加了该项培训,并将培训成果转化成教学行为,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带动了更多教师一起成长,多次在省级甚至国家级层面的教育研讨活动中交流心得,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乡村教师”。
“当前,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仍然是海南,特别是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短板。”省教育厅负责人说,全省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对海南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队伍建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办好让海南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链接:
沈晓明:海南的未来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