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陵水特殊教育学校:让孩子们看到光明未来 9月7日,陵水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本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思国 摄
9月7日下午4时10分,陵水黎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放学了。二年级一班教师张发智发出“号令”:“收书包。”12名学生便起身收拾书包,准备回家。
从身高、脸庞来看,这12名学生像七八岁的孩子,但实际平均年龄在15岁,均存在智力障碍,有的还有生理残疾。“他们能听得懂‘收书包’并准确执行,这是经过一个学期教育的成果。”22岁的张发智微笑着告诉前来探访的海南日报记者。
今年3月,位于文罗镇的陵水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办学,全县智障、听障儿童有了自己的学校。一批专门从内地招聘来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生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
教育这群绝大部分存在理解、表达障碍的孩子,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有一次教他们什么是薄什么是厚,用了很多方法他们也理解不了,包括拿书本来举例。后来我尝试拿衣服来举例时他们突然就明白了。”张发智说,教授最简单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尝试各类办法。“有的教100遍也理解不了,得不断尝试新办法,”他做出食指和拇指捏合的手势,“其实效果也就这么一点点。”“但我们理解他们的困难,不会气恼。”
学校教导叶仪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上学期刚来时,许多学生想上厕所但不会表达,在课堂上尿裤子。教师们反复教也教不会。实在没有办法,她只好提议,凡是课间都要带所有学生去厕所。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教育,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现在想上厕所,程度好点的会举手,差点的会摸摸裤子。”
除了进行生活常识教育和智力启发外,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也是陵水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小郭,患有腿部残疾,原需要拐杖才能走路,只在普通学校上过1天学便退学了。来这所学校后,张发智发现她不能独立行走的原因在于因先天脑瘫导致的腿部关节活动阈值过低、肌张力过强,于是便找来个泡沫垫让小郭躺着,每天利用晨练和课间时间对其腿部关节进行活动训练,帮助她独立行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小郭已经可以缓慢地独立行走一段距离。
上学期,由于许多家长不知道这所学校,并未送残障孩子来这里上学。陵水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师便利用课余、周末时间送教上门,同步教授课堂知识,并向家长传授康复训练的方法。这学期新入学的30多名学生,绝大部分就来自这些家庭。
目前,这所学校共有一、二年级近百名学生,其中部分此前从未上过学,部分上过普通学校但因环境不适很快退学。“对任何孩子,我们都不应放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轻度残障的孩子能正常与人沟通、就业,重度的起码可以生活自理。下一步我们打算开展职业教育,教授烘焙、家政等简单技能。”学校校长王绍莹说。
作为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全校22名教师的平均年龄在20岁出头。他们做的或许是教师中最难的工作,但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有着发自内心的温柔。一位把孩子从县城送来这里上学的家长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们对孩子比我们(父母)还好!”
对这群特殊的教师,党和政府给予亲切关怀。教师节前夕,陵水县委负责人来学校看望慰问全校师生。鉴于该校教师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心血,陵水决定把他们的特殊教育津贴提高1倍。
相关链接:
陈燕:听见,世界的样子——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走进海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分享经历和梦想·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