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多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让人们鼓起必胜的信念,而今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带上了圆梦之路。民族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精神。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革命文化是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9-11 12:26

  作者: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基地 渠长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多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让人们鼓起必胜的信念,而今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带上了圆梦之路。民族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精神。

  民族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成为必然和现实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倍受煎熬,山河破碎、主权零落,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便成为中国人民的乱世梦寐,一代代人、一次次努力,真实演绎了屡战屡败的悲壮。开明派用禁烟御敌、洋务运动等方式,表达了地主阶级对于家国命运的关切;改良派和革命派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勇敢地探索了制度巨变引领富强的尝试,成为资产阶级的骐骥一跃;农民阶级则用三元里、义和团、太平天国、捻军等旗帜,展示了最朴素的民族情怀。可惜,芳华碎地、前功尽弃,他们都未能成功。之后,新生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在文化觉醒、社会革命的风潮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下,实现了屡败屡战的光荣转折。

  28年不懈奋斗,星火燎原、翻天覆地;之后近70年建立新政权、建设新国家,再一次宣告中国共产党才是民族复兴大业最忠诚的战士、最真实的榜样,民族复兴的路上,舍我其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原创和步入辉煌的动力系统

  革命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和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创建和人民自由征程中的创新创造,如今已经凝练成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过程性地记录并真实地表征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风采,涵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崇高的信仰、坚定的理想、不屈的意志、忘我的奋斗、集体主义、忠诚奉献、国家观念等等,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经典符号,淬炼、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赤胆忠心和不懈努力,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传统,彰显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独特思想与精神风貌。

  抚今追昔,孕育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恢弘历史里,革命文化成为了革命者披荆斩棘的精神支柱,并且已经融化成创党、建军、开国的精气神儿,熔铸成共和国强健的筋骨,转化为人民幸福的长堤;嬗变升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浩荡实践中,革命文化成为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磨砺意志、锻造品质、闯关前行的心灵密码;流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里,革命文化演变成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一脉相承、同向共进的身份标识。今天,在消除贫困、驱赶愚昧、赶超经济的民族复兴新长征中,革命文化正义无反顾地凝神聚气,要在国家、人民和社会的转型升级中再建奇功。

  弘扬革命文化,导引民族复兴伟业的高贵品质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到西柏坡视察时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的确,继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能够生动支持认同、巩固、加强党的领导,从而培固、强健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动力和后劲。

  首先,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书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品质。民族复兴不是简单的GDP、GNP的冒尖,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飞跃提升和整体型升级换代。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少可供复制的样板,一切都要靠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站稳中国立场、植根中国大地,发扬创新精神、张大创造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开辟新道路、开启新航程。

  值得欣喜的是,97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已经深深地教育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都需要创新创造,而且都是在创新创造中一路过来的;民族复兴依然需要创新创造,而且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许许多多的创新创造的秘诀。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作为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一直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

  其次,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融汇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神韵。苦干、实干、巧干,在干中崛起,在做中圆梦,这个以行动为本色基调的奋斗,便是勤劳勇敢务实的中国民族风。民族复兴,一旦融入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便会获得以奋斗著称的革命文化的滋养和激励。

  在曾经的岁月里,奋斗写实了我们足迹。即使一些人沉湎于安闲、琐屑甚至慵懒,也能从容自得,那是因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在如今的新时代,奋斗也是我们逐梦、凯旋的导航仪,人民一起在或平凡或壮烈的工作中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祖国和未来就因此更加明亮。

  革命文化凝结在历史的苍穹里,更生动地渗透在生活中。现在,党史党情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红色旅游越来越受欢迎、红色文化越来越有市场,莫不透露出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原初魅力。因此,只要我们花大气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实现民族复兴,就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朝气和干劲。

  再次,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奠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规格。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忠诚,凝聚了中国人民深沉的爱国情怀。在28年的革命浪潮里,曾经有2000多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英勇献身。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大义凛然的献身精神和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诚,谱写了追求理想、匡扶正义的生命凯歌。他们,时至今日还是我们仰承和平雨露,阔步向前的灯塔和楷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从王尽美、方志敏到刘胡兰、董存瑞,到邱少云、刘英俊,到焦裕禄、两弹一星元勋,再到李保国、黄大年,我们的事业就是依靠像他们这样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他们无愧于奉献给初心和使命的形象大使。因此,奉献精神,决定了“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之前,我们曾经奉献过团圆、财产、自由,甚至生命,今天我们可能还要继续奉献平台、财富以至于性命。有了这样的勇气、肝胆和底色,我们就能够回到梦想起航的地方,朝着民族复兴的蓝图,再出发再长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