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上线近3年,助力防御32个热带气旋和49场强降雨,在精准防灾减灾中发挥了“信息部”“指挥部”“作战部”和“便民服务部”的关键作用
牢记总书记嘱托 坚持以防为主 运用信息化手段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2018年的4月13日,对于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海南视察、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政务数据中心大厅,在察看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情况后,他在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展示的电脑屏幕前驻足察看。说起当时的情形,省水务厅厅长王强很是激动,他在操作台向总书记演示了系统界面的板块内容和应用情况,介绍了海南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听完介绍后,习总书记十分赞许。习总书记特别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防”战线广大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完善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努力提升其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自2015年底该信息平台启用以来,这一平台系统助力我省有效防御了32个热带气旋和49场强降雨,为应急指挥、科学决策、精准防灾减灾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全国防灾减灾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海南样板”。
“信息部”:
风雨变幻,心中有“数”
9月14日下午,省三防办指挥办公室,全省防御超强台风“山竹”视频会议正在举行。
“截至今天早上8时,大型水库蓄水量50.45亿立方米,占正常库容84.0%:松涛、大广坝、戈枕、陀兴、石碌水库蓄水量刚刚超过80%的正常库容……”省三防指挥中心办公室的显示幕墙上,卫星云图、台风路径、江河水库水情等实时信息一屏尽览,鼠标轻轻一点,数据库信息即时可看。风、雨、水情的信息实时更新……这只是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功能的一小部分。
“信息部”是这个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打破过去各部门、各系统数据间“蜂窝煤”式壁垒,整合了覆盖全省涉及“三防”的数据信息,有效实现防灾预警、指挥决策、应急保障等业务协同功能。这在全国防灾减灾平台建设中尚属首例。
从零到有,从有到优,平台“上线服役”的历程起点始于三年前。
海南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多发。据统计,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台风)平均每年有7—8个,其中登陆海南岛的有1—2个。台风破坏性很大,洪水、风暴潮往往随台风而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让群众在台风灾害中从容避险,成为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5年5月29日,省委书记、时任省长刘赐贵到省三防办调研,发现当时的“三防”信息系统功能不全、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防灾减灾手段滞后,发挥不出“指挥中心”作用时,他皱起了眉头,当即要求,要全面提升我省“三防”管理水平和“三防”指挥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管理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面前耳聪目明、心中有数,防范到位。2016年,刘赐贵再次视察省三防办,在观看系统演示后指出,“要紧紧围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理念,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此后,他多次指示、批示,并主持会议,听取这一平台开发进展情况汇报,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研究、改进完善。
海南省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建设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点突出5个100%安全的工作目标,即渔船100%回港,渔民100%上岸,水库100%安全,低洼及危险地区人员100%撤离,游客100%安全。借助平台全、快、准确的大数据,在灾害来临前可做到心中有数,在防风中看得更远、防得更早、措施更准。
“指挥部”:
科学决策,运筹帷幄
2016年10月,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初上线不久,就在迎战正面登陆我省的强台风“莎莉嘉”过程中,显现出其巨大能量。
“2016年10月18日9时50分,台风‘莎莉嘉’在万宁市和乐镇登陆,19日凌晨0点前后从儋州移入北部湾海面,这次台风强度高达14级,在我省境内停留了14个小时。”省防汛防风防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察专员陈武回忆,抗击这场强台风,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应用贯穿了台风灾害影响海南省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
当时,依据信息平台提供的风、雨、水情等数据科学研判,涉及民生的行业救援抢修力量和18车抢险物资提前下沉到一线可能受灾区域,66万涉险人员全部转移,重点部门的电力、通信、油料、交通由行管部门实行点对点保障,渔民渔船主动响应及时回港避风。
与过去同等量级的台风相比,抗击“莎莉嘉”台风实现了人员“零死亡”、灾害损失最低的效果,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功不可没。
而在2017年抗击台风“卡努”期间,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已基本完成,全省上下显得更加从容:省领导以及各级三防指挥部成员在防御台风“卡努”工作一线,都能够从平台上了解台风实时路径,通过手机客户端可视频连线应急处置现场,行动指令可通过短信和APP同步下达至责任人,并动态跟踪执行进度。
“过去领导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批示,基本上是在报送材料后作出的。现在领导能够通过信息平台直接了解相关情况,可直接提要求、作批示,更加快速便捷。”得益于信息平台的使用,省防汛防风防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吉小燕感受到了如今防灾减灾与过去相比的明显不同。
在王强看来,平台最大优势和特色是结合海南实情和特点,构建起全省应急联动机制,解决政府决策的防洪调度方案、受淹地区、人员转移、防灾物资配给调度、抢险队伍调配等业务协同工作难点和社会公众、游客关心的避灾安置、供水供电等民生热点问题。
“作战部”:
上下联动,协同开展
9月18日晚,省三防办指挥办公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忙碌,抓紧台风过后的间隙对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二期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测优化,确保系统正常稳定。
就在同一间办公室,今年年初,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在这里获得了国家防办的点赞。
“该平台在整合涉灾数据、构建多级多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建立全省上下联动机制、面向公众服务创新模式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国家防办有关专家说。
信息平台及其移动端应用的广泛便捷,让防灾减灾随时随地实现移动端在线上线下同步指令下达、灾害预警、险情上报的协同互动,还可以实时推送基于公众当前定位地点的防灾服务信息,如天气、交通、所在区域预警信息、最近的避难场所及转移路线等。
陈武介绍,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则在前期基础上,继续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防灾减灾大数据中心、防灾减灾决策支持平台、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平台这一总体架构,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目标,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应用,支撑多部门异地会商、业务协同、联动指挥,从而实现自应急响应启动、到结束、再到灾后重建整个过程的业务协同支持。
“通过信息平台及其移动端,我们可以关注全省防汛情况,及时接收信息开展一线工作。”国电海南大广坝发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明对此深有感触。
在第23号台风“百里嘉”影响结束后,为做好“山竹”的防御工作,各防灾减灾单位各市县通过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并肩在值班会商、船舶管理、水库防洪、重点区域人员安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及户外风险隐患排除、漫水桥管理、民生保障、旅游防汛防风、台风宣传上开展具体防御工作。
9月15日17时,大广坝水库泄洪,预泄流量由300立方米每秒逐渐加大到1600立方米每秒。
此时,“山竹”的威力15级,时速达到25公里每小时,最大风速48米每秒。
“大广坝水库泄洪从9月13日开始,泄洪前我们已及时通知大田镇、三家镇、四更镇等下游乡镇及沿岸村庄,密切关水位上涨情况,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工作。”东方市三防办主任符启福说。通过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台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互联互动作战,有力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效率和应急救援能力。
“便民服务部”:
人人都能成为防灾减灾行家里手
近日,想要查询防风知识的海口市民林胜书,在通过“海南省防汛防风防旱”微信公众号上进入“便民咨询”模块时,发现了一条发布于2017年10月10日的“群众随手拍”,定位是在万宁市北大镇423县道附近。
“那位网友现场随手拍了3张照片,附的文字上写着‘万宁迎来强降雨,老人小孩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我老家在北大镇,看到就觉得心里挺暖的。”林胜书说。
那场秋季强降水,持续数日。就像那位随手拍的网友一样,不少受降雨影响的群众不仅通过平台公众号了解雨情汛情信息,还随手拍摄上传自己遇到的路况、积水点、事故等照片,提醒他人,分享身边的防灾减灾信息。
“除了‘海南省防汛防风防旱’微信公众号,我们信息平台还面对公众开发了‘海南防台风’手机APP。”信息平台开发技术人员陈公式治说,这是为了让公众随时随地了解防台风的各类信息,气象生活指数预报数据、实时路况及停航停运、景区游客数量及景区关闭等信息,提升公众防灾减灾的参与度和自我避险的能力。
据统计,在超强台风“山竹”9月14日至9月17日影响海南的四天时间里,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浏览人数超过110万人次。
这逐渐在形成一种互动无间的模式,政府防灾减灾各部门与群众之间打破原本虚悬的界线——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服务,可及时发布最新的防灾减灾信息;任何人都可随手拍摄上传防风实况。
防灾减灾信息平台让人人都成了预报员、宣传员、信息员,人人都成了防灾减灾的行家里手。
平台运行三年来,一个个防灾减灾成果给予了它满意的评价,社会各界也交口称赞。上海、山东、甘肃、广东、福建、河南等省市以及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多个单位纷纷来我省学习取经。今年3月29日,在第八届防汛防旱信息化论坛上,省防汛防风防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受邀在现场介绍了海南省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分享了大数据互联共享在海南防汛防风中的实践和经验。
“信息平台功能很多,我们主要使用的功能是水库巡查,以前巡查是靠笔记,现在有移动轨迹记录、还可以实时上报异常情况,用海南话来说,就是厉害多了!”海口市龙华区水库管理中心主任吴乾清在水利系统工作了24年,他说信息化、科技化平台的使用对于一线防汛人员而言,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充分提高巡查工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为进一步用好、用实防灾减灾信息平台,我们目前在便民功能上下功夫,同时也在完善数据实时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上下功夫。”王强表示,要强化系统智能化挖掘和应用,让信息平台变得更“聪明”。
相关链接:
海口红十字会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全国防灾减灾日 海口演练地震救援
海南部署防灾减灾日工作 各市县须全面列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海口市民防局调研万绿园及火山口地质公园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工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