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移风易俗力度,劳民伤财的事情逐渐减少,各地文明新风劲吹。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方式激进,甚至出现了“抢棺材”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文化是人类在基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风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人们长期的心理积淀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生产方式、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等等。几千年来,尽管历经变迁,但一些传统习俗依然保留了下来。可以说,这些风俗习惯是地域、族群和民族的标志,是人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以现代人的观念看,有些习俗不太先进,甚至是陋习,但要改变它,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地更新。
实际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地婚丧嫁娶等风俗程序上已经简化了不少。一方面,风俗在随着时代而变迁;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部门在积极倡导和推动。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亿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年轻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传统风俗逐渐走向消亡,新的民俗习惯渐渐得以确立。所以,要看到风俗的渐变性和民间属性,不应该忙于给其定性或急于改变。在一些历史时期,由于心情迫切,“运动式”“一刀切”甚至“全盘否定”的移风易俗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某些心理创伤,对传统文化也造成了相应破坏。这些教训也表明,激进的移风易俗方式不可取,兼容并蓄、循序渐进才是最佳方法。
当然,对于明显的陋习,比如高价彩礼和薄养厚葬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是十分必要的。值得称赞的是,近年来各地对高价彩礼的治理采取了理智的态度,没有采取“高价彩礼不给发结婚证”“薄养厚葬要张榜公布”等简单手段,而是采取了政府倡导、民间说服等方式,以期逐步将高价彩礼、偏高丧葬费用降下来,形成婚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新风尚。
相关链接:
万宁尖岭村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 “红黑”条款引领村庄好风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