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又名五邑,被誉为“最美侨乡”,这里不仅有开平碉楼、小鸟天堂等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也有新会陈皮、古井烧鹅等美食,让每个华侨华人都魂牵梦萦。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点,9月28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行第二站来到了江门,来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体深入走访,从一个个普通人的口中,近距离探寻“最美侨乡”的幸福密码。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员工:老一辈华侨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广东江门古称五邑,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人口400多万,在海外的华侨却达500多万,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推进江门市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馆藏华侨文物包括华侨银信等实物和史料30000多件,书画等文物3500多件,定级文物纸700余件,其数量在全国华侨博物馆中最多。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内的华工群像。张薇 摄
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宣教文创部主任蔡晓敏就充当了记者团的讲解员,用富有激情的声音带领大家走近这段历史。“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千,返来起屋兼买田。”展馆墙上的一曲华工歌谣,被蔡晓敏用广东方言悠扬地唱了出来。
然而,梦中的金山并不是想去就能去,即便熬过了太平洋上的风吹浪打,也未必能通得过移民官近乎苛刻的盘查。看到展馆展出的一份“口供纸”,长达两米有余。发黄的纸上用广东方言列出了近百个问题,包括:“你是哪里人?”“你来这里干什么?”如今,这份“口供纸”静静地摊开在玻璃展柜里,昔日它则被携带在那些华工的身上,反复被他们默念背诵。
一本毫不起眼的劳工日记,详细记录着老华侨在国外艰苦奋斗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忧国思乡的心情。
博物馆展出的彼时美国华工所持的大清国护照。张国勤 摄
博物馆用声光电和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江门华侨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打拼以及投身祖国的英勇身姿。环顾馆内,观众有的放缓脚步,有的在图片展前凝神静思,有的还发出感慨“血浓于水,说的就是他们吧。“
蔡晓敏说,自己也是受华侨华人爱国的故事感染,才选择做这份职业,为了讲好他们的故事,她空时还翻阅了很多资料,进馆时唱的那首民谣,就是她辗转很久找当地老人们学习用方言吟唱的。“这些华侨饱含着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的坚定、坚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希望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