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 题:黑龙江鸡西:“空壳村”摘帽 村集体增收
新华社记者李建平、杨喆
124个村集体收入翻番、消除“空壳村”55个……黑龙江省鸡西市近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村集体经济却逆势上扬。当地探索推出了“金鸡归巢”“富村十八法”“金种子资金”等多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使一些昔日的“空壳村”变成“实力村”,促进了乡村振兴,更夯实了基层党建,赢得了百姓民心。
“村里有钱办实事,失去的民心回来了”
曾经,鸡西虎林市新乐乡富荣村的自来水常年顺着破旧地下管道的漏点渗入沙土,村民们只能挑水度日,多有抱怨。同样排队挑水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斌也很无奈:“不是我们不修,村集体账面上没有一分钱,拿什么修啊?”
作为煤炭工业基地、农业大市,鸡西市拥有45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6.6万人。由于农村产业发展较慢,一些村集体过去欠债较多,村民意见大。随着鸡西市着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如今,富荣村村民挑水的日子已经结束,村党支部去年拿出64万元更新自来水管道。这钱是怎么来的?虎林市委组织部部长于君告诉记者,通过规范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富荣村收上来100多万元土地承包费。
记者在鸡西密山市连珠山镇新发村看到,平整的水泥路上有半自动垃圾清运车正在工作,村里2500平方米休闲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宽敞的村部外是在建的厂房。
“以前新发村穷得‘叮当响’,村里为还债把村部都卖了。”新发村党支部书记阚成说,近年来村里发挥临近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创办、引进了几家企业,使新发村从负债数万元的贫困村变成集体资金700万元的富裕村。
“过去不少村集体没有钱,破损的农田路修不了、村屯环境整治干不了,村民很有意见。”鸡东县委书记王兆成等干部说,现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后,村里有钱能办实事,失去的民心自然回来了。
“富村十八法”摘掉“空壳村”帽子
密山籍企业家潘荣秋回乡探亲时,了解到村里正在发展产业项目,很快与村里达成协议。由村集体提供场地、厂房,潘荣秋投资2000万元,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新能源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分红12万元。
这是鸡西市委组织部总结推出的“金鸡归巢”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法之一。“鸡西发展村集体经济不单靠本村人财物,而是放眼全国,由市委统一领导,各界共同参与。”鸡西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成林说。
“‘金鸡归巢’是打感情牌,吸引鸡西籍企业家回乡投资。”鸡西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萌说,鸡西对招商条件成熟的209个村,逐村列出招商推介项目。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两届“金鸡归巢”企业家回乡投资洽谈会,推动180个项目落地,为村集体增收1100余万元。
通过走访、总结基层经验,鸡西市梳理出入股保底分红、PPP合作等18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法,指导各村,被村民称为“富村十八法”。
鸡东县河南村借鉴“富村十八法”中的“资源资产出租法”,整村流转村民土地3500亩、村集体土地确权新增耕地240亩,托管给大型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推动村民增收35万元,集体增收17万元。
富裕之后还需“加油干”
2017年,鸡西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317万元,同比增长75%;有124个村集体收入实现翻番增长;消除“空壳村”55个,占“空壳村”总数的77%。
鸡西市委主要负责人说,鸡西市以市级党委领导、统筹、谋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起全市上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联动新格局。
去年,仅在美化村屯、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鸡西村集体经济就支出62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0%。当地不少村民说,如今许多村还了外债,修了水泥路,建起了广场,通过引进项目带动村民增收,村民生活质量有了提高。
与此同时,发展壮大起来的村集体也面临人才资源匮乏、增收途径较少、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有的村集体经济还存在“返贫”风险。一些村干部反映,有的村建起工厂,但没有专业人才,连税费都交不明白;有的村以发包土地、出租房屋为主,发展后劲不足;有的村产业支撑体系较弱。
密山市委组织部部长宋学东说,应加强对乡村选择产业项目的指导和风险评估,科学规划乡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促进各村多产业融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刚建议,可结合乡村振兴、东北振兴的人才政策,打破行业、地域限制,探索乡村人才共享。
相关链接:
海口一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占19万集体款 高铁站乘车被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