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颁奖晚会讲述励志故事、传递脱贫信心
选树先进典型 凝聚攻坚合力
10月17日晚,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颁奖晚会在临城镇举行,图为获奖先进典型人物、企业和单位代表与颁奖领导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苏晓杰摄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容朝虹
迎着掌声,“最美扶贫人”用带着温度的暖心话语,掷地有声地讲述着润物无声的奉献与付出。
向着梦想,在场的几千名观众用感动和泪水,传递着扶危济困、助力脱贫的坚定信念。
奔着幸福,临高县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力争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晚,在无数次的掌声和一曲曲美妙的赞歌中,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颁奖晚会在临高县临城镇落下帷幕。一个个从临高的田野巷陌中采撷而来沾着泥土芬芳的故事,传递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
综合施策 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
“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帮扶我进行危房改造,还给我发放了扶贫资金,如果这样我还不努力,那就是我自己不争气了!”17日晚,在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颁奖晚会上,通过双手努力脱贫后,不忘带领乡亲奔富路的“最美扶贫人”获奖者王桂中,在接过奖杯的一刻红了眼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临高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覆盖面广。
2016年以来,临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以党建促扶贫,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文化扶贫等多种模式,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高已完成9051户41754人脱贫退出,1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4.27%下降到1.38%,并在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今年以来,临高继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大整改,加大排查力度,在精准识别纳入、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提升脱贫成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主要举措为四个“坚持”。坚持精准为本,重抓精准识别,真正做到扶贫工作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坚持产业为大,重抓产业帮扶,以一户一策的创新方式,推动资源向资本、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东转变,使得全县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90%。坚持保障为先,重抓政策落地,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扶志为要,重抓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典型示范、入户宣讲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幸福观。
上下一心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心怀大爱、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主动作为、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颁奖晚会上,临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吕雄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临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惧困难、不畏艰辛、同心同德、奋力攻坚。在这个过程中,全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扶贫工作默默奉献的“最美第一书记”“最美驻村工作队”“最美帮扶企业”以及“最美帮扶责任人”“最美帮扶责任单位”。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一个个“最美扶贫人”的带动下,临高干部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各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的生活焕然一新。
为发挥“最美扶贫人”的榜样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工作,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今年6月起临高县委、县政府联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寻找临高最美扶贫人”评选活动,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以及媒体推荐等4种方式,在临高县着重推选扶贫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典型人物和团队。经过4个多月的征集、寻访、投票及评审,最终评选出了十佳“最美扶贫人”。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表示,眼下正值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这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干部群众要学习“最美扶贫人”的优秀作风,提振扶贫士气。同时,要以必胜的信念、更大的决心、更强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把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临高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战果,让临高百姓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本报临城10月18日电)
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简介及颁奖词
黄尚骞
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黄尚骞今年29岁,2017年2月开始担任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他一手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凤雅村的党建基础,一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扶贫事业,黄尚骞忙得团团转,婚期也一再推迟。在当地群众心中,他是随叫随到的种植“土专家”。
黄尚骞跟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后,引进了百香果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村民自愿种植百香果,企业提供种苗,并保底价收购、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凤雅村种植百香果130亩,34户贫困户加入了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人物名片
百果千香
颁奖词
百年屹立在于根,千载留香在于魂。他以百香果为根,建立起独属于凤雅的村魂;他用丰收时的火红,点亮致富的明灯。
陈定生
甘做贫困户的暖心人
2016年,临高县税务局成为和舍镇罗爷村定点帮扶单位。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临高县税务局干部陈定生向局党组主动请缨进村扶贫。他成功带领与自己“结对子”的贫困户符成平一家脱贫。如今,符成平一家已从不到50平方米的危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里。
此外,陈定生结合村里实际,号召贫困村民积极外出务工。进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陈定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长时间的奔波劳累,加之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本就患有风湿疾病的他病情加重,时常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大家提醒他要多休息,陈定生却说,看见罗爷村发生的变化,感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认可,觉得一切都值得。
人物名片
铁汉柔情
颁奖词
军人,就应该这样。面对困难,面对挑战,顽强坚毅;面对百姓、面对家人,细致温暖。百姓的托付,让他满腔热忱;扶贫的重任,压不垮这个铁一般的男人。
陈赛知
贫困群众的贴心“知姐”
人均土地只有1.6亩的临高县波莲镇古柳村,是陈赛知所在临高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定点帮扶村。从2016年起她作为帮扶责任人经常进村开展工作。今年2月,陈赛知主动请缨到古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村干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陈赛知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引导村里340户贫困户入股3家企业,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柚子种植和绿化苗木产业;此外,她牵头在村里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21家企业共为村民提供岗位870个。陈赛知和村干部一起努力,先后向县内外转移富余劳动力608名,其中古柳村村民127名。她成为贫困群众眼中的贴心“知姐”
人物名片
蕙“智”兰心
颁奖词
她用智慧与知性,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她用关怀和爱意,温暖着古柳村村民企盼的心。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只为点亮户户灯火;舍去陪伴的光阴,只为庇佑家家安宁。
符军
带领村民用双手致富
符军是临高县临城镇文新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7年3月驻村工作以来,从精准识别,到带动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产业,符军为文新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赢得了村民们的称赞。他向临高县财政局申请扶贫资金56万元,用于购买果树苗,充分利用贫困户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黄皮、石榴、莲雾、红心柚、菠萝蜜、杨桃等果树,带领村民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符军和村干部将村里原本脏乱差的一块空地进行清理平整,打造成便民利民的休闲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文新村的一张名片。此外,符军引导鼓励村民外出务工,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来源。
人物名片
一通百达
颁奖词
志气,是摆脱贫穷的动力;沟通,是走向致富的桥梁。悠然之下,勾勒美丽乡村的广阔画卷;来往之间,连通脱贫攻坚的无限希望。
李小芳
扶贫干部的坚实“后援”
2016年8月,“90后”李小芳来到临高县和舍镇扶贫工作站上班,负责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08户3241人的材料收集和校对工作。此外,李小芳还督促指导各村(社区)根据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报送资料,积极为资金拨付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和舍镇危房改造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贫困户手中。
除了在扶贫工作站收集资料、制作台账、上报信息、更新动态信息等日常工作,李小芳还坚持每周走村串户了解情况,到各村(社区)扶贫工作室对照扶贫手册资料信息,查缺补漏,完善各类台账,做到线上线下信息一致。李小芳经常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制作台账。她一丝不苟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喊苦,成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实“后援”。
人物名片
兢兢业业
颁奖词
她兢兢业业做好扶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用无数个忙碌的日与夜为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她不负基层扶贫干部的殷切寄望,在扶贫路上稳步前行、任劳任怨。
临高县财政局代表
临高县财政局
撬动金融资金助脱贫
临高县和舍镇布佛村是临高县财政局定点帮扶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高县财政局发挥自身优势,在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推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注重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该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动员贫困户利用扶贫惠农政策,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委托给企业管理,入股果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获益。此外,临高县财政局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以贫困群众的资金需求为导向,与金融机构共同推动优惠信贷政策落地。同时出台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为扶贫小额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金推动产业扶贫。
人物名片
知“财”善用
颁奖词
知“财”善用,是他们傍身的锦囊;管“财”惠民,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当政府部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为民意识”能让优惠政策释放出更多红利。
海丰公司代表
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贫困户的“海上银行”
2017年5月30日,临高举行深水抗风浪网箱精准扶贫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仪式上,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丰公司)分别与临高县新盈镇、调楼镇等9个镇进行签约,采取“贫困户+村委会+公司”的合作模式,将9个镇的8415名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资金4636.8万元,作为股金注入海丰公司,由海丰公司自主经营,每年按照约定的比例向贫困群众发放股金收益。同时,公司开发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到公司就业增收。
贫困群众入股海丰公司,相当于有了一个定期存折,海丰公司的养殖基地也因此成为当地的一个富民的“海上银行”。
人物名片
海上“银行”
颁奖词
不惧风雨的深水网箱,在海浪里牢牢“扎根”;穿梭游弋的石斑金鲳,是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稳步前行,才能肆意远航。
鸣旺公司代表
海南鸣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临高分公司
项目带动助民增收
今年以来,临高县委、县政府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成效显著。海南鸣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临高分公司(以下简称鸣旺公司)的养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项目之一。
鸣旺公司的养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采取“贫困户+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由镇农业中心、村委会根据贫困户授权,代表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委托给鸣旺公司自主经营。公司按照合作协议约定给贫困户发放投资收益。截至目前,和舍镇已有328户贫困户因该扶贫项目实现脱贫。
人物名片
带富乡亲
颁奖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送出一头头猪苗,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曙光;他们开设一堂堂养殖技术培训课,帮助村民把小猪崽养得又肥又壮。
王桂中
专心养羊摘贫帽
62岁的王桂中是临高县博厚镇大雅村村民,2016年前,家里祖孙三代10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没有一技之长的他靠采石、晒盐维持生计。2014年王桂中患脑出血,2015年又因胃病接受手术治疗。疾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过得更加艰难。
2016年,王桂中家被纳入大雅村第一批D级危房改造贫困户,获得了7.2万元危房改造补贴资金,同年12月,一家人搬进了盖好的新房。王桂中用所得产业扶贫资金,加入养羊专业合作社,今年以来,王桂中已卖出近百只小羊,收入近3万元,家里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致富后的王桂中还向其他村民传授自己在合作社积累的养羊经验,希望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人物名片
向“羊”而生
颁奖词
磨难无法击倒这个黝黑的汉子,产业扶贫的优惠政策更是给了他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仍旧贫困的乡亲,他从未忘记。靠着勤劳的双手,他正向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
曾扬
勤劳致富不忘乡亲
临高县调楼镇隆道村村民曾扬今年39岁,家里共有7口人。曾扬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里医疗负担很重。2014年7月,曾扬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扬及其妻子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们勤劳肯干,利用政府帮扶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投入1万多元发展养鹅产业创收,2016年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9200多元,并于当年年底脱贫。
脱贫后,曾扬勇于担当,引导同村村民加入养鹅合作社,集中资金抱团发展隆道鹅养殖项目。2017年,养鹅合作社出栏隆道鹅4000余只,实现当年投入、当年盈利,村里的贫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人物名片
天道酬勤
颁奖词
他依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的命运;他遵循党员的职责,带领众人一同前进。勤奋的人,不怕困难和磨难;粗壮的双臂,定能开辟脱贫致富的广阔天地。
(2018年度临高“最美扶贫人”简介及颁奖词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柳莺整理)
相关链接:
海南爱心扶贫
消费扶贫成热潮 海南各市县以实际行动助力贫困户脱贫
聚焦消费扶贫| 海口制定“9大模式”助力消费扶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