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除了上网就是搞钱,如何让网瘾少年回归正轨?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从无心学习、学业荒废、沉迷网游,再到违法犯罪、身陷囹圄,很多青少年就这样一步步脱离正常生活轨迹,最终毁掉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也毁掉了无数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网瘾问题专家认为,家庭关系氛围、个体心理健康、社会有效管理等是影响青少年形成网瘾的关键,应自主和自律规范自己行为两方面培养孩子能力,多管齐下,预防青少年形成网瘾、沉迷游戏。
“除了上网,就是搞钱”
多年关注未成年网瘾问题的管教干部表示,很多网游沉迷者生活内容单调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要么沉迷在网络空间难以自拔,几乎没有正常的现实社会交往,他们在网吧上网包机动辄连续几天几夜,甚至一次包机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很常见。要么就是上网钱花光了,想办法搞钱,很多人甚至为了上网费铤而走险、偷抢诈骗,走上犯罪道路。
“刺激、过瘾,坐上网吧的沙发后,外面这个世界就和我没了关系。最主要的是,我在这个游戏里交了一帮朋友。每天商量怎么组队,怎么走位更厉害,如果技术好,有很多人认你做大哥。”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19岁的少年王兵说,他8岁丧母,父亲对他的教育都是拳打脚踢,自己从三年前春节离家出走后,再也没回过老家。
他离开家之后,间或也做过一些零工,一般工资每周结一次,拿到手里的钱基本全交给了网吧。即使是上班期间,想的也都是游戏里的事情,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随着手里的钱越来越紧,王兵不得不开始接受一些比较危险但来钱快的活儿,比如替人要债。随后,因涉嫌非法拘禁罪,他被警方逮捕。
经过测试分析,王兵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为72分,属于中度网络成瘾。同时,在家庭关系测量量表中,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为91分,家庭亲密度较低,再犯风险评估(CRA)量表得分为84分,属于重新犯罪“高度危险”等级。
“普通人去网吧包机一两个小时比较常见,但是网瘾青少年网吧包机时间之久令人惊悚”,沐林所副大队长王欲博说,在他接触管理过的很多青少年网瘾问题少年中,有的人在网吧包机连续一两个星期,还有的甚至长达一个月之久,吃饭、睡觉等都是在电脑前面,普通人对此会觉得无法理解,但是他们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等到钱花光了,他们再去想办法搞钱,搞到钱再回网吧继续包机。很多青少年为了数额并不大的上网费,就这样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不良关系是形成网瘾的首要因素
对于青少年来说,把电子游戏仅仅当成娱乐是正常的,形成网瘾沉迷其中则是问题层面。网瘾问题专家分析总结发现,对沉溺网瘾者,家庭氛围、心理状况、社会环境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形成网瘾的首要因素是家庭不良关系影响。王欲博认为,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家庭问题的体现。在网络成瘾的过程中,不良家庭关系是其最主要成因。父母的过度宠爱,或者过度粗暴的管教方式,都会造成孩子安全感和满足感的缺失。网络游戏则会为其提供一定的心理满足,在游戏中体会到的成功体验消除了现实世界中的痛苦感觉。对游戏的依赖,又会进一步令孩子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与现实越来越脱离,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是个性心理状况的不同。据沐林所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黄亮介绍,在沐林所内相关罪犯群体中开展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网络成瘾人群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感。这和孩子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特质存在密切关系。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等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可能助长了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现实世界中,他们大多比较内向,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沉溺于网络游戏,则能让他们暂时逃避内心痛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自主性丢失是造成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的根本原因。不能仅仅指责青少年为什么玩游戏,而应深层次分析他们的自主性为什么丧失了。这与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等都有密切关系。教育工作者最需要防范的是摧毁孩子的自主性,很多孩子正是因为自主性被摧毁,感到无所作为、想做的事情都是被别人要求的,而不是自己选择的,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孩子沉迷游戏。
除了内在的心理原因,社会有效管理缺位也是重要的外因。随着一些网络游戏和网吧的无序扩张,让未成年人能轻易接触到网络。涉世不深、年少无知、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匮乏、看事物简单、想问题粗浅的孩子,很容易混淆是非界限,为寻求新奇刺激想入非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网吧,结果难以控制自己,愈陷愈深。
培养自主性 多管齐下防网瘾
专家认为,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从幼年阶段在自主和自律规范自己行为两方面的能力,两方面同时发展、平衡发展。
储朝晖建议,在保留孩子自主性基础上,让他们能健全地自主自律,而不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主性前提下,来谈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这个大方向。否则,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难以取得长远效果。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介绍,一旦青少年出现疑似游戏成瘾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开放式交流,以平等身份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引导并培养有益的兴趣点,扩大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
网游企业业内人士坦言,由于舆论压力、青少年支付能力不强等,很多游戏并不欢迎未成年人。随着舆论的关注度提高,目前对厂商要求实名注册,对厂商要求高了,但对家长要求没提高。希望也能从家庭角度更多关注孩子成长环境,这是解决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的根本问题之一。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预防网瘾。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方双虎教授建议,父母要高质量地陪伴,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开展多样有益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青少年自身要加强自制力训练。监管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游戏行业和市场的监管,对企业低俗营销、诱导消费加大打击处理力度。(采写记者:程士华、熊琳、周畅、张铎)
相关链接:
拒收“网瘾”学生 跑偏的不止是学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