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之城: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湿地国际的安德烈教授在中国展台对中国湿地保护的成果写下感谢与祝福。
安德烈教授写下的对中国湿地保护的肯定与祝福话语。
“湿地入城、城景合一”。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海口把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让“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更加健康。金秋十月,《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迪拜召开,海口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袁兴中认为,海口目前的湿地保护及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来说,已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对以生态见长的海口来说,国际湿地城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
记者 祝勇
呵护湿地全发力
一城带水,三面环渤,北挹神州,南镇广陌——海口曾被誉为“水城”。南宋时期“海口浦”正式设立,“浦”意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从此,一个依河傍海、逐水而立的城市开始留下历史的印记。
因为名字有个“海”,海口注定与湿地结缘,众多的海、河、湖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殊的质感。海口有湿地资源29093公顷,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19200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66.0%,包括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还有人工湿地5193公顷,河流湿地4535公顷,湖泊湿地165公顷。
生态环境是海口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海口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理念,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把保护湿地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
2016年12月,委托天泽(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全面加强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重现海口“水城”风貌,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湿地之城”。
游客在展台前了解环保清洁能源。
2017年3月,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过《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及《海口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城市空间分布特点等因素,全市湿地共划分4个湿地功能区,12个亚区,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类型、依次推进。
2017年5月起,海口组建了国内知名湿地专家参与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同时,逐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建立起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四个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等为基本构成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体系。
更为可贵的是,海口以立法保护湿地。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3月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保护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增至12万多亩;2017年7月3日,《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公布并正式实施,理顺了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了保护修复力度;2017年9月1日,海口市人大常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对美舍河的保护管理职责、污染防治等做了明确规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