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全民参与……近两年多来海口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
湿地生态美“水城”更怡人
夙愿成真,振奋人心。
迪拜当地时间10月25日13时,海口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15时,在《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湿地城市授牌仪式上,海口市代表团团长、海口市副市长文斌上台领牌。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海口获得的国际湿地城市牌匾。
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向海口市副市长文斌授牌。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给海口带来了什么?制定规划、分类保护、水体治理、全民参与……近两年多来,随着湿地“保卫战”的打响,海口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擦亮了海口生态文明的金字招牌,成为提高全民生态素养的课堂,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质,让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
保护修复并举
提升湿地生态环境
地名中有个“海”字,注定了海口与“水”的不解之缘。
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明祥看来,不管是城市里的美舍河湿地公园、城郊的五源河湿地公园,还是45个湿地小区,海口在规划和建设中都遵循湿地的特色来打造。
经生态修复后的海口美舍河上演灯光秀,景色怡人。李幸璜 摄
美舍河的治理是海口城市内河(湖)湿地修复的典范。2016年底,海口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取污染程度高、跨越最长的美舍河作为突破口,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路,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全面推进海口水体治理。不到一年时间,河水渐清、岸线渐绿、鸟飞鱼跃的美丽场景重新回归。
美舍河凤翔桥段蝶变成湿地公园,优化了区域环境,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休闲和观景宝地。2017年9月,美舍河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昔日的“生态负资产”变身城市新名片。
今年8月,笔者来到五源河湿地公园,看到公园出海口示范段改造工作已完成。该改造工程原计划按硬渠化水利工程标准建设,不仅会让动植物“无家可归”,也会影响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2017年,海口市把水利工程、湿地保护和海绵城市的理念相结合开展生态治水,恢复五源河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水岸生态环境,完善市民休闲空间,将这里升级打造成了一个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7月,省水务厅将五源河“生态水利工程+湿地公园”改造模式作为先进经验向全省推广。
水退为田、水漫为洋。2013年,海口潭丰洋片区被列入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范围。但如果进行整治,客土回填会导致原有的湿地田洋消失;水利硬化改造则会改变河水流向,鱼类、鸟类生存环境都会受影响。2016年12月,海口市抓住海南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的契机,请来专家对这块湿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后,叫停了原有的土地平整项目,采取“生态土地平整+湿地公园”的模式进行改造。
在海口,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类型、依次推进。海口能够从全球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表明海口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湿地生态达到了国际权威认可的良好水平。
全民参与
涵养市民文明素质
今年国庆期间,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人流如织。贾京京、董丹阳和卢正勖都是海口青年志愿者湿地保护讲解团成员。假期里,她们在公园里为市民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蓝天白云下,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美景如画。张茂 摄
“为了让湿地保护宣讲更专业、更生动,宣讲团成员参加了一个月的培训,多次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湿地保护专业知识。”贾京京说。
海口对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大力治理黑臭水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这一过程也成为提高全民生态素养的课堂。保护和修复湿地的工作让公众认识到:生态破坏易、修复难。
生态文明理念要从小培养。今年,海口市选取丁村小学、五源河学校、琼山第十二小学和演丰中心学校4所学校创建“海口湿地学校”,吸收环保组织负责人、湿地专家参与教学。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介绍,“海口湿地学校”根据学生年龄,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开展湿地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带领学生走进湿地,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市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在城市的良好管理体系下养成的,是依法依规“管”出来的。2017年以来,《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等生态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明确了在湿地内炸鱼、电鱼、电蚯蚓、惊扰鸟类等破坏湿地行为的法律责任和相关处罚标准。
2017年5月,海口市四个区分别成立了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如今,从东西湖到沙坡水库,百姓“河长”的日常巡查不仅有效劝阻了市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宣传了环保理念;从昌旺溪到三十六曲溪,镇、村干部在不遗余力地告诉村民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建设的好处,号召村民自觉保护环境。
用好金字招牌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祝贺海口获得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广仁说,国际湿地公约的理念是有效保护和利用,接下来海口要继续把保护湿地的理念宣传好,把湿地利用好。
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口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不仅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而且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根据《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海口将着力建设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以及45处湿地保护小区。其中的一些目标已经实现。
海口五源河湿地水源充足、森林茂盛。张茂 摄
湿地公园是对湿地的一种有益利用形式。碧波荡漾、充满野趣的五源河湿地公园;白鹭嬉戏、引人入胜的美舍河湿地公园……随着一批湿地公园的建成,假期“湿地游”在海口悄然兴起。
湿地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琼山区三门坡镇的龙鳞村,是远近闻名的青蛙和罗非鱼生态养殖村;新旧沟湿地保护小区周边农民依靠种植水生蔬菜发家致富。
湿地旅游市场得到激活。海口美兰区三江镇的“鹤舞九湖”,就是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片区,每年吸引近5万人次游客到此旅游观光;秀英区永兴镇的“冯塘绿园”,是一个集羊山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每年给每个在旅游区打工的村民带来2万多元收入。
海口火山田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青年创业者周缘说,相信海口以此次获评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一定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海口湿地资源简介
大约一万年前,海南岛上的琼北火山群完成最近一次喷发后,渐渐安静下来,滚滚流淌的熔岩冷却变得坚硬。岛上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穿过火山熔岩台地间的沟壑,奔流入海。渗入玄武岩裂隙里、蕴藏在层层台地里的水,以涌泉、深潭、浅滩、河流、沼泽等方式滋润万物。
海口新旧沟湿地河道蜿蜒、水草丰美。李幸璜 摄
大约900年前,南宋在南渡江入海口边设“海口浦”,海口因此得名。从此,一个依河傍海的城市开始留下历史的印记。“水城”海口的城市发展史直至今日都与湿地、水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大约400年前,琼州大地震发生,震中70多个村庄陆陷成海。此地位于今天海口东北海岸的东寨港,如今数万亩红树林守护着岸线,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这里是中国首个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海口湿地整体环境优良、湿地类型独特多样,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11个湿地型,共计2.9万公顷,湿地率为12.7%。
为了突出海口湿地的独特性,专家将海口湿地归纳为4大板块:羊山火山熔岩湿地、热带北缘红树林湿地、北向滨海湿地、城市内河(湖)修复湿地。前两个板块“天赋异禀”,重在保护;后两个板块也颇具特色,重在修复。
海口目前已将全市近3万公顷湿地纳入保护范围,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45个湿地保护小区和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正加快规划建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