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套路多,耗时又耗力;担扰物流慢、质量难保证
他们在“双11”没有买东西
“这个牌子的香皂网上超市9.9元4块,没有折扣,但加上要买的其他洗护用品,可以凑满199元减35元;品牌旗舰店提前付10元定金的话到手价42.9元,24块,店铺满199元减20元,跨店每满400元减50元……”11月10日一早起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王女士就开始计算网站购物车里的商品,越算越烦。“想着‘双11’便宜,不想浪费任何折扣,结果就是越凑越多。”最终,王女士放弃了凑单计划。
经过10年发展,一年一度的“双11”已发展成为国人的购物狂欢节,各大电商平台、品牌官方网站、实体店纷纷推出算法复杂、玩法各样的折扣套餐,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今年“双11”,尽管各大平台交易额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有不少人选择避开这一节点购物:套路太多,物流又慢,不想凑热闹了。
比价、凑单占用很多时间
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活动折扣的广告填满用户视线,不同商品、店铺参加的满减活动五花八门。像王女士一样,本想着凑单买香皂,但转眼发现更便宜的店铺,继而开始凑另一个购物单,如此反复比对删减、越买越多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参与“双11”活动的购物状态。
“按商品分量比对完不同家的价格,还要考虑多买是否便宜、定金抵多少、店铺内是否有优惠券、跨店满减要凑多少……这几年‘双11’的玩法越来越多,往往凑单选货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已经连续7年在“双11”囤货的小赵告诉记者,往年一进11月份她就会列出清单、加购物车,仅是比对、凑单就能占用11月上旬的大部分零碎时间。“费时、费精力不说,往往结果就是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省下多少钱。”小赵说,去年“双11”她在网上为凑单买了3箱纸品,到现在家里还有一箱没有开封使用。
今年11月初,她已经下单了急用的商品,没有再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双11”折扣。“平时店铺促销活动很多,不一定非要集中到一天来买。”
“感觉周围不少人也都懒得研究算法了,需要什么买什么。”本身就是从事市场营销的王女士表示,过度的营销手段会造成消费者审美疲劳,品牌方和电商平台应更注重活动方案的优化,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先涨后降套路深
“有没有人发现店里的乐高在涨价?”11月10日,有网友在淘宝某玩具店店铺群中留言。原来,该网友早早看中了店中两款乐高玩具,考虑到“双11”店家会参加满减折扣,准备11月11日当天下单。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双11”活动价竟然比原来日常价格还要高。该留言引起了群友热议,另一网友同样表示:“看中的商品前两天还是446元,当时店铺已标明每满200减20,今天一早就变成495元了。这不等于没有便宜?”
面对客户质疑,卖家给出了解释:客户在购买多个商品或参加多个店铺间跨店满减,得到的优惠力度更大。但单独购买一件时,与平时价格确实差别不大。
记者观察发现,这样先涨后降的套路十分常见:某款饼干平时价格18元,“双11”前涨到37.6元,参加“双11”活动后到手价18.8元;某店车载手机支架10月活动价15元,“双11”价格为22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赶在节点增加人气和销量,不少薄利店铺也会参加“双11”满减活动。为了补足利润,店铺会采取先行涨价的方式,如果消费者不了解或没有算好折扣套餐,很容易买到比平时更贵的商品。
担忧物流慢、质量难保证
“先前看到一款饰品,平时两天内发货,赶上了这两天,10天内发货。”和去年一样,张女士今年仍然没有选择在“双11”期间购物。
一家服装类网店客服表示,“双11”期间不仅店铺销量大,订单多,合作的工厂也接受大批订单。尽管两边都已加派人手,但仍难以在集中的商品制作、供货、发货期保证所有订单像平日一样正常发货,只能将发货期延后,每年都会遇到“双11”下单客户催货的情况。
“不仅是发货,物流也慢,平时两三天就能收货,‘双11’可能要等到11月底才能收到快递。”张女士表示,相比于价格,她更注重网络购物的便捷及时。
除了物流难以保证外,促销商品的质量同样令人担忧。一位纺织品质检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年从8月开始,不少品牌的质检量增多,开始为“双11”期间的销售赶货。“工厂的生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一些小微店铺,包括网红服装店等”。
“一些商品的价格折扣很大,确实担心产品的质量问题,会不会是商家借机出售有瑕疵、破损的商品。”张女士同样对记者表达了顾虑,“而且有些特意标明折扣优惠不予退换货,如果真买到了有问题的商品,后续也难以维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参与“双11”抢购的受访者大多注重购物体验。不少消费者表示,节省下的钱相当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更不划算。他们呼吁:商家不应仅注重价格战,更应提高购物体验,打好服务战。(记者 郝赫)
相关链接:
“双11”十年:见证我国消费升级变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