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信息更新慢、表格数据重复统计、各单位间缺乏沟通……在基层扶贫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或多或少遇到这些难题。为此,海口三江镇率先在美兰区探索建设了智慧扶贫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扶贫云”),让“智慧扶贫”助推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信息滞后 统计各异成“心病”
踏进三江镇扶贫办,墙上一台电视立刻吸引了海口网(haikouwang2013)记者的目光。电视上清晰投屏了诸多数据,如三江镇每个村委会贫困户数量、各项致贫原因的贫困户数量、贫困户身体健康统计、劳动能力统计等信息。同时,根据需要可运用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加以呈现,使三江镇的整个扶贫工作情况一目了然。
“扶贫工作是动态的。信息更新频率高,一直都是困扰我们基层干部的‘心病’。”谈起建立扶贫云的初衷,三江镇副镇长杨仪十分感慨,“就拿危房改造来说,此前镇政府需要危房改造贫困户的数目实施改造项目时,民政部门、危房改造部门、扶贫办能拿出3个完全不一样的数据,统计的时间不一致导致进度都不一样,这时候你信谁的?”
在扶贫云建立之前,扶贫帮扶工作的记录缺乏标准性、及时性,各个帮扶单位之间无法实时同步工作动态。此外,由于扶贫工作覆盖面积广,贫困户数据变化频率高,给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江镇扶贫干部浏览扶贫云电脑端。(王聘钊 摄)
实时更新 “云”上数据全“掌”握
“是否能采用‘云’的形式电子化办公,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今年2月,三江镇引入了扶贫云试运行,两个月后在全镇范围内铺开推广。如今借助扶贫云,几乎所有精准扶贫工作所需要的情况便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2016年政府帮扶2头水牛共22672元、2017年加入莲雾合作社投入3200元、2017年帮扶其子吴钟宝入学省财税学校教育助学金1950元……”在三江镇扶贫云电脑端上,海口网记者输入贫困户吴淑喜的名字点击搜索,吴淑喜的帮扶情况和扶贫成效等立刻显现,资料非常翔实。据了解,三江镇使用“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上学郎”的“四看法”,为每户贫困户都建立相应的数字贫困档案。
“每次干部下乡扶贫都会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哪笔钱用到哪里了,人已经帮扶到什么程度了,我们都能动态掌握,确保随时想要任何数据都是最新的,也避免了项目失误和资金浪费。”杨仪介绍,不仅在电脑端,扶贫干部们只要关注手机公众号,也能在手机端实时浏览。“如今,我们实现了三江镇115户贫困户及脱贫户的任何帮扶数据,掏出手机,几秒内都能找到。”
不仅如此,每个贫困户的信息都能单独生成二维码。海口网记者扫描吴淑喜的二维码看到,吴淑喜的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情况、“三保障一扶持”的每次帮扶举措都能在手机端掌握,甚至帮扶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都能看到。
精准决策 大数据化身“智慧帮手”
除了数据统计功能,扶贫云还能归集大数据归集,挖掘数据的价值,并通过定制化报表(报告)实时导出,解放了多次制表的劳力投入,为帮扶干部的扶贫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及时全面的决策数据,有效辅助了扶贫办决策和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统计全镇扶贫户的就业数据用饼状图呈现,我们可以知道贫困户的就业率高不高,有多少贫困户需要就业岗位。上半年,三江镇有针对性地举办了扶贫专场招聘会,引进罗牛山、红牛等当地企业,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近期就有5户贫困户因此有了稳定的就业收入。”杨仪告诉记者,扶贫云给决策上带来的便利不胜枚举,“如对比容易发现哪个村委会里患病的贫困户占比较高,我们协调区有关部门直接到村里组织义诊,方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医。”
不仅是辅助决策的“军师”,也是发现短板的“放大镜”。杨仪坦言,根据大数据显示,三江的产业扶贫结构仍然比较单薄。“镇里产业帮扶主要是莲雾合作社和养殖牛羊,这启示了我们要探索引进更多的产业模式,多渠道拓展,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找路子。”
记者黄晖 通讯员王聘钊 摄影报道
(海口网11月15日讯)
相关链接:
国奶扶贫工程惠及海南琼中2000多个贫困及低收入家庭
全国健康扶贫工作培训班成员点赞海南健康扶贫模式
海口扶贫爱心日集市将于17日启动
海南文昌推行“五带动全覆盖”产业扶贫模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