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秀英区长流镇长南村石斛种植扶贫基地,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干上布满刚栽种不久的铁皮石斛。“真没想到,我也脱掉了这顶戴在头上多年且压得我喘不过气的帽子,多亏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才能有今天,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成为扶贫基地的股东。”70多岁的李鸿海看着精心打理的石斛苗,心里充满了期待。
认真工作的李鸿海。(秀英区供图)
私人订制精准扶贫 贫困户实现真脱贫
李鸿海一家原本是长流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残疾,丧失劳动力,儿子正在上初中,全家就靠李鸿海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生活困苦。自2016年以来,长流镇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化扶贫,让李鸿海一家有了巨大转变,不仅脱了贫,还走上致富路。
“原来家里一贫如洗,老婆都娶不起。后来好不容易结婚生子,还是没起色,在村里根本抬不起头。”李鸿海说。2016年,秀英区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把李鸿海列入精准扶贫帮扶对象,由此命运发生了转机。
秀英区政府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和李鸿海家发展产业基础条件差的现状,为他量身打造扶贫计划,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先是在政府的帮扶下,帮他向银行小额贷款一万元入股绿海田园生态农业基地,每年保底分红1500元;帮他找到一份夜间保安的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工资;白天到基地打短工,一天有150元的收入。“孩子上学有教育帮扶,家里还有2亩多地的收入,加上我现在每个月保安工资和打短工的工资,每个月就有6500元,除去日常家用,还有不少剩余。”李鸿海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的收入,兴奋地说道。
“老李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出去打工,政府这些帮扶措施真的是对症下药,在家门口工作正适合他。”长流镇一位大爷笑着说,“政府这些帮扶措施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真心真情帮扶了他们一家,去年年底就已经脱贫了。”
散养1000余只石斛鸡。(秀英区供图)
产业扶贫出实招 脱贫攻坚收实效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产业扶贫是秀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秀英区长流镇共11户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部分都像李鸿海这种因病、残疾、因学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的贫困户。加上长流镇人多地少,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家庭有什么变故,抵抗力不强的贫困户就很容易返贫。
几年来,秀英区长流镇因地制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围绕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多思考、多研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为“铁抓手”,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造血”长效机制,在常规帮扶的基础上,探索致富新动能,创新帮扶资金入股企业、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年底分红的“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模式,搭建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主体之间的桥梁,帮助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拓宽致富渠道。
2017年以来,长流镇先后与海南锦绣实业有限公司、海南陆侨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力国实业有限公司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通过帮扶贫困户小额贷款带资入企,保底分红入股,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重要支撑点,为贫困户捧上了“金饭碗”。
“我们企业让全镇11户贫困户带资入企,保底分红入股,每年享有10%-15%的分红;有劳动能力、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在企业中以长工或短工的形式打工,获取劳动报酬,增加家庭收入;帮助贫困户在石斛园内散养1000余只石斛鸡;培训贫困户掌握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他们跟着学、主动干,不变成局外人,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绿海田园生态农业基地副总经理刘雪迎说,此外,企业还从“沉香之乡”电白引入奇楠沉香,下一步将帮助贫困户利用屋前院后空闲地种植奇楠苗,贫困户可以自己产香自己卖,也可根据市场价格将育苗或者沉香回购给企业,实行“兜底”政策为贫困户编织“保障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讯员陈创淼 记者刘杰
(海口网12月12日讯)
相关链接:
助推产业扶贫 冬交会海口馆专设扶贫农产品展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