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过年回谁家”是已婚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甚至有年轻夫妻会因意见不同而闹别扭。上周,对2001名35周岁以下已婚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70.0%的已婚受访青年正被“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困扰。70.9%的已婚受访青年认为好好处理这个问题有利于家庭和谐。61.1%的已婚受访青年建议两家轮换着回,相对公平。
民间广泛流传着“家人团圆,才叫过年”“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团圆才是本质”等说法,正基于此,“过年回谁家”一直是已婚人士尤其是年轻夫妻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每当过年前夕,媒体报道的这类家庭纷争也比较多,有的夫妻只得通过抓阄来解决,有的小两口竟吵到彼此抑郁的地步,一些夫妻沟通不当、处理不周,甚至闹到离婚的程度,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和婚姻的幸福。美好的团圆初衷变成破败的“车祸现场”,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过年回谁家”到底该怎么作答呢?夫妻双方首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男方而言,现在早已不是男尊女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时代,不能认为回男方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说回婆家过年是传统习俗或地方风俗,那么这类习俗或风俗早就应该摒弃。对女方而言,也不能认为过年回娘家,就能体现女人在家庭中居于主导地位,回家过年要以夫妻关系亲密、家庭关系和谐为基本出发点,既要反对“大男子主义”,也要反对“大女子主义”。
夫妻双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婆家娘家离得相对较近,可先去婆家(或娘家),再去娘家(或婆家),至于先去谁家,区别并不是太大,可以以是否便利、节省路程与时间等为考量。如果夫妻两人来自两个距离遥远的城市,“过年回谁家”确实可采取轮换着回的原则,谁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这样轮换着回,双方父母的情感诉求都能得到回应,对夫妻俩、对整个家庭的和睦都是好的,也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果一方的老人身体不好、家中有事等,也可以特殊处理。
无论过年回谁家,都要以互相体谅、彼此尊重为出发点,在夫妻及双方父母间达成共识、形成契约。比如,夫妻双方原本商量好今年去婆家、明年去娘家,或者去年回了娘家,今年应该回婆家,但一方突然变卦,势必会伤和气、添烦恼。媒体就曾报道过这类家庭矛盾:原本商量好的两家轮换着回,最终因为回某一方家过年的次数比回另一方家过年的次数多得多,变成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回谁家过年”最终变成“没有女方(或男方),不想过年”,这便是没有契约精神的表现。
一句话,“过年回谁家”的决策,不能用来检验自己的家庭地位,更不能用来争夺话语权,夫妻及双方父母间的和谐,比“过年回谁家”博弈中的叫板更为重要。当然,如今一些人时兴“反向过年”,如果居住条件允许,可以把双方父母都接过来;一些人还时兴旅游过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接上双方父母一起去旅游。然而,如果只能接纳一方父母,则同样要互相体谅、彼此尊重、公平相待、遵守契约,轮换着满足双方父母的团圆诉求。
相关链接:
别让焦虑败了过年的胃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