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满椰城花似锦 生态园林谱新章
海口着力打造花园城市
海口致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加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图为龙昆北路花坛里盛开的海棠花。记者 苏弼坤 摄
“这天蓝得叫人心醉,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海口随处都是公园,各种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满眼五彩缤纷,衬上这蓝天白云,太美了”……海口冬“如夏”,碧空万里,白云朵朵,花海配上花灯,真是新春出游的好去处。近日,记者先后走访海口人民公园、万绿园、金牛岭公园,许多市民和游客对海口的赞美发自肺腑。近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保护,力拓“公园之城”,打造“三维”立体景观带,开启全域增绿护蓝行动,实施“透光见海”“透绿见蓝”的城市治理方案,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五化”先行建设,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记者从海口市园林管理局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海口万绿园、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金牛岭公园、人民公园共接待游客67.4万人次,其中万绿园、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40.4万人次。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海南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未来三年(2018-2020 年),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在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背景下,将致力打造一流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据统计,2018年,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6.76平方公里 ,绿地率达36.5%;绿化覆盖面积75.0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1%;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9.58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39%,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6.72%,公园100%免费开放,各项绿化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绣花”花飘香 屡屡获殊荣
“出门就是树木成荫、绿草如毯、鸟语花香,景美空气好,生活方式都健康许多。”家住玉兰路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五口的生活都离不开万绿园,“这几年跑道穿梭在椰林中,我和妻子迎着朝阳晨跑,老人家则喜欢傍晚或者晚饭后推着孙子的婴儿车,沿着海边散步。”
“园内最大的变化是颜色从‘绿’到‘多彩’,管理和设施布置更精细,老百姓能互动参与的项目更多样。”海口万绿园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韩宁告诉记者,近年来,万绿园主打健康主题,由竞技区、休闲娱乐区、人口科普区和健康科普区四大功能区组成。“晨光中、暮色里、树荫下、跑道上……跑步、唱歌、瑜伽、放风筝,每天在园区常常遇到很多‘老朋友’。”
回顾来时路,海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屡获殊荣。“2002年3月,海口市被原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及2014年分别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海口市园林管理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林占梅介绍说,海口固然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但是后天的建设功不可没。“在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海口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卫生组织选定的中国首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
幸福感放首位 公众满意率98.93%
近年来,海口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为标杆,不断完善园林绿地结构,建设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秀美、特色鲜明的绿地系统,以节约理念引领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并构筑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三级体系,打造“公园之城”,全方位提升公园的公益性和开放性。
“原来人民公园是一家公园,现在是多家公园,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来是有围墙对外售票,现在没有围墙,丝丝融入老百姓生活……”说起公园变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吴钟进如数家珍,现在好多人留在公园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以前是游客多,现在是唱歌、跳舞、打拳、听戏等健康休闲娱乐的市民多。”
海口市园林部门2018年9月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2018年公众对海口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公众对海口城市园林绿化总体满意率为98.93%。
“我们也认识到工作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之处。”林占梅说,至2020年,海口城市建成区内绿地率将争取达到39%,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为目标,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实现公园绿地的全面开放、全民共享。
相关链接:
珍惜土地资源 把海口建设成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