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琼山区甲子镇琼星村产业扶贫引领群众致富
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个个发展壮大起来的扶贫产业、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2月17日,冬日暖阳下,琼山区甲子镇琼星村这个曾经有名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处处散发着生机和活力,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完善设施 注入发展活力
“好看好看”“不过瘾,再跳一支吧”……当天下午,记者一行来到琼星村委会山辽村文化室,一下车就听到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只见村里的舞蹈队在给大家表演广场舞,引得现场观众不断叫好。村民李阿婆陪着孙子坐在休闲椅上看得津津有味。谈起村里的变化,她满脸的笑容:“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真是大,以前哪有想过会有这么多的文娱活动,有了这个文化室,村里热闹多了。”
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生活条件差,是琼星村委会曾经存在的村情。过去村里的土路坑洼不平,遇到雨天更是泥泞难行,出行很不方便,经济也始终发展不起来,修路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要想富,先修路。这几年来,村内的土路都铺上了水泥,实现了“村村通”。此外,村里还建设了村文化活动中心,让村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便民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和对外销售农产品更加方便了。”看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脱贫户王妚银感触颇深。2016年7月,王妚银加入“琼山扶贫”电商平台,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售卖辣椒、胡椒、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王妚银告诉记者,电商平台的买家更多是通过平台上的广告了解产品供需,然后通过打电话订货后直接到村里收购打包农产品。“村容村貌改善了,大家干啥都有信心。”王妚银笑着说。
产业扶贫 拓宽增收渠道
每天一大早,辽山村的脱贫户黄少恋就来到家里附近的赫森花卉基地打工。“在基地里打工一个月工资2500元,以前在海口打工每个月也是差不多2000多元,现在孩子小,在家附近打工还能照顾家人。”靠村里的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黄少恋对目前的生活很是满意。在辽山村,还有很多像黄少恋一样在花卉基地里打工的“上班族”,不仅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通过劳动力增加收入,生活有了保障。
2016年6月,海南赫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建设琼星村种植育苗基地,种植麻竹笋和椰子。去年10月,公司结合当地实际在原有育苗种植基地基础上,增加花卉和绿化苗木的培育种植。赫森花卉基地种植花卉110亩,种植适宜春节、国庆等节假日销售的景观花。海南赫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钟步贵介绍,花卉基地采取“企业投资+村民参与”的方式进行扶贫,聘用长期工人优先考虑贫困户,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最忙时可带动附近40名村民临时务工。“去年花卉基地里种的60多万盆现在已经被订完了,我们还要继续种70万盆,每隔3个月就销售一批,让村民有活干,收入有保障。”钟步贵说。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琼星村积极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琼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汤浩介绍,近年来,琼星村委会引进企业助力产业发展,采取“企业投资+村民参与”的合作方式,建设种植牧草、花卉、麻竹和红椰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企业租用村民土地,建设牧草、麻竹和椰子的种植育苗示范基地,由公司出资金、技术、负责种植管理、产品销售,村民以土地入股或收取土地租金,在公司劳务打工,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现有的情况发展庭院经济,将产业深入拓展,进一步带动脱贫工作。
此外,琼星村委会利用空闲屋顶与南方电网合作琼星村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光伏产业,村委会将每年收益的 60%分给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剩下的40%用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今年我们继续抓好产业项目带贫减贫工作,通过赫森花卉种植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整合琼星村闲置土地资源发展花卉种植业,让村民既有土地分红收入,又可就近解决就业问题,还能通过基地学习到花卉种植技术,让更多村民依靠产业脱贫致富。”汤浩说。
相关链接:
海口琼山区甲子镇召开脱贫攻坚大队2019年第2次会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