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昌这个村庄不简单
湖淡村村民自发坚持垃圾分类处理,村居环境实现蜕变
一个300余人的自然村是如何通过村民自发将垃圾进行分类,实现村居环境蜕变的?3月6日上午,海南媒体人、网友等深入文昌市冯坡镇湖淡村,零距离考察乡村垃圾分类治理,探索村民自治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绿阴如染净无尘。走进湖淡村,海南日报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文化广场的树阴下散步聊天,恬静而闲适,村道两旁干净整洁,不见任何杂物垃圾。
“以前环境可没这么好,到处都是垃圾!”85岁的村民陈金英正在院子门口打扫卫生。她清楚记得,3年前村庄还没有垃圾桶,垃圾都是随便丢在附近的灌木丛,走在路上也到处都是牲畜粪便。
湖淡村正是从3前年开始整治环境卫生,使村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在整治过程中,村民慢慢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开始把不同垃圾放到不同的垃圾桶,然后统一处理。
云大吉是全村第一位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先后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工作生活过的云大吉回到村子看到遍地丢弃的垃圾,觉得非常影响村居环境,决定从自身做起,进行垃圾分类。“每次我都会骑摩托把不可回收的垃圾拿去3公里外,丢进公路旁的垃圾桶。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多此一举。”云大吉说,每次他都会耐心和其他村民解释。
潜移默化间,带动作用显现,村民们大多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去年下半年开始,湖淡村的返乡乡贤为全村每户人家购置了两个不同大小的垃圾桶。每家每户都会把垃圾进行分类:纸壳、啤酒瓶等可回收的垃圾放在大桶里,每隔半个月会有人来收购;不可回收的垃圾会统一丢到村庄外围的垃圾桶,每天下午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走;厨余垃圾会拿来喂养家禽,有害垃圾则放入村文化室的回收点,由村里组织人员对垃圾进行密封,统一交给镇里;镇里再将有害垃圾交到文昌市环卫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如今,陈金英每天都会走10分钟的路程去丢垃圾。她家门口的家禽被圈养起来,闻不到任何异味。不仅如此,村道上的动物粪便少了,灌木丛中的垃圾也不见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
湖淡村为什么能在4年之内把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丽?对此,湖淡村乡贤云天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湖淡村不断探索“一核两委一会”的村级管理模式,村干部、党员率先作为,再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进来。
“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是居民结构不一样,农村是熟人社会,大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邻里之间的示范、引领、监督作用更强。”海南大学教授钟哲辉认为,“这也是湖淡村的亮点。”
相关链接:
海南文昌严肃惩治腐败 全年立案调查140件184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