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在我国今年将出台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后,政府财政是否能够可持续?李克强总理坦率地回答,减税就要减收,在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要让利。李克强总理特别指出:“政府的存量利益也要动,得罪人也要动,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
最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政府一方面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培植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多次减税降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证了我国经济在压力之下依然能够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在前几年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减税降费工作,要把占增值税50%多的制造业的增值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把建筑业等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其他所有行业也确保只减不增。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通过减税降费,全年可以为企业减少2万亿元税费支出。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但这也意味着政府将少收2万亿元税费,当政府税费出现大幅度少收的时候,政府财政是否能够持续,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别的不说,假如政府的“钱袋子”出现亏空,那么政府所承担的一系列民生兜底保障项目,如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老百姓的利益可能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当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宣示出现的时候,民众心头产生另一番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他明确表示,“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减税降费以后,政府财政收入减收了,为了不使财政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就必须节减某一方面的开支。
李克强总理同时明确,民生保障要只增不减。在政府税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保证民生,特别是养老和幼托等方面,政府准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让这“一老一小”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另外,城镇化推进,特别是脱贫攻坚都需要财政的大量投入,这方面的支出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政府要过紧日子,压缩政府自我运转中产生的各种开支,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动政府存量利益的“奶酪”。
政府既掌握着公共权力,又掌握着财政资金的“钱袋子”,很容易产生自我利益,并进而产生积重难返的存量利益。当经济增速出现下行的时候,企业经营会发生困难,民众也会面临收入减少、失去工作岗位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凭借存量利益继续过着宽松的日子,就不可能有效地推进减税降费。因此,动存量利益这个“奶酪”,实际上就是要减少政府部门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的固有利益,正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是一场“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
最近几年,我国大规模压缩了“三公”消费的开支,就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现在要把这方面的成效巩固下来,防止其出现“翘尾”现象。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好预算,政府部门维持自我运转的经费要严格控制。通过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行动,触动政府存量利益这块“奶酪”,让政府真正地过起紧日子,减税降费的努力就能顺利推进,真正收到切实的效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