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脉扶贫攻坚特困片区县。受组织委派,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养护保通处处长燕科于2018年4月27日到安远挂职锻炼,任安远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负责交通运输对口支援和交通扶贫工作。他在安远有哪些心得感受?一起来看↓
赣南苏区是一片红色热土,承载着一段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记录着无数先辈党性锤炼的生动事迹。挂职之行,也是一次难得的寻根之旅。踏上安远红色土地的那一天起,我始终带着敬佩之情、感恩之心,希望尽快融入这块红土地,为这块红土地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从城市到山村,从机关到基层,如何尽快融入一线工作,是每位挂职扶贫干部均需经过的第一道关口。我来到安远后马上投入到基层一线调研中,先后到赣南地区10个县(区)的40余个项目点开展集中调研,从不同视角学习各地经验,从全局层面了解赣州各地情况。同时,我也深入全县18个乡(镇)、车头镇各村各组,完成了挂点乡(镇)辖区内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走访调研,特别是对自己挂点的官溪村44户贫困户进行了逐一深入走访,切实摸清摸实了家底、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提高了对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熟悉程度。
燕科(右二)在基层调研
下乡、到村、入户 真心为民解困
2018年,是安远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时间紧、任务重,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并非易事。自从担任车头镇扶贫团团长、官溪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以来,为了推进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我把下乡、到村、入户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最密集的一个月里有20多天在都下乡走访,全面排查了车头镇各村的“空心房”整治、安全住房、“两业”覆盖等方面存在问题。
到车头镇开展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车头镇闲置“空心房”一直存量较大,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而且又浪费土地资源,阻碍乡村发展。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村民因循守旧,认为老宅不可拆,使得镇里不少村组的“空闲房”整治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为打开工作局面,我带头动员自己结对的2户贫困户,先行对他们名下的“空心房”进行拆除,以打消其他群众顾虑和等待观望思想。此后,不少群众也纷纷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到“空心房”整治工作中。
按照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要求,我结对联系了8户贫困户,只要没有会议和政务活动,我都会抽出时间到每户贫困户家走访一遍,同亲戚们拉家常、问冷暖,与他们一起分析查摆致贫原因,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致富措施。
贫困户陈日新对扶贫政策不了解,因家庭劳动力增加,低保被取消,一直对村干部心存芥蒂。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耐心细致地到他家里上门走访,宣讲享受低保的有关政策,使他对党和政府的扶贫举措有了深入了解。同时,还协调镇里和村委会,免费为他提供了一间临街店面,帮助他实现了稳定收入来源。在一次日常下乡调研中,我得知龙竹村碛脑小组村民欧阳水凤因为生活困难,没有钱治疗白内障,导致左眼失明。第二天,我联系了县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争取免费治疗政策,圆了她重见光明的心愿。
进村入户调研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农村“老人住老房”、“有儿不养”等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对下一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将是严重掣肘。去年中秋佳节之际,我组织官溪村村委、帮扶单位金融局为村里百余位老人组织举办了第一届“官溪村2018年敬老日活动”,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纯朴民风的形成。
打造“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作为分管交通运输、公路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为尽快推动各项政策、项目落地实施,我多次到乡(镇)基层一线、部门单位调度工作,到项目进度滞后乡(镇)现场办公。过去的2018年,在不懈努力之下,安远县基本实现了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0户以上通组路、公路有效管护、电商物流进村、路域环境提升五个全覆盖,走出了一条贫困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交通扶贫、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打造了欠发达县份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
邀请技术专家实地指导
2018年9月安远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2018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与此同时,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安远县催生生态观光果园20万亩,特色产业合作社200多家,发展起淘宝网店1800多家,涌现了“红薯村”“山药村”“蜂蜜村”等50多个独具特色的产业新村。近三年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8%。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3.9%下降至2018年底的0.72%。
如今,一条条畅达的“四好农村路”,就像一根根琴弦般,在安远红色土地弹奏出一曲人和、民富、乡村美的动人乐章!
相关链接:
海口美兰区扶贫考察团赴三亚市和五指山市学习考察
海口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扶贫安置房岂能建成“豆腐渣工程”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儋州今年推出9种消费扶贫模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