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施茶村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乡贤化纠纷 民谣唱和谐
“社会家庭要和谐,民间纠纷找人来。按情按理矛盾排,有法有理促和谐……”在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提起这首《民间纠纷调解民谣》,几乎人人知晓。
施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洪义乾表示,当前,全村正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即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通过“党建促和谐、民谣唱法治、乡贤化纠纷”的新模式,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 筑牢调解基石
洪义乾介绍,施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17人,包括1名专职调解员和16名兼职调解员,其中14名为中共党员。
除加强党支部领导作用外,施茶村还加强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为调解员“布置作业”,要求调解员每月开展两次摸排行动,及时了解村民生活需求、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稳定。
同时,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群众“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机制、专职人民调解员考评机制,以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我们还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洪义乾称,施茶村通过开展线上工作培训,建立学习微信群转发学习、交流先进调解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筑牢人民调解工作基石。
乡贤调解 纠纷不出村镇
“发挥乡贤的力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是施茶村的一大特色。”洪义乾称,在施茶村,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请村里乡贤来主持公道的做法由来已久,并成为施茶村人民调解工作的一大特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施茶村专门成立了乡贤协会,由村民代表推举德高望重的乡贤作为专职调解员或兼职调解员,以开展调解工作。
日常生活中,施茶村乡贤充分发挥“协调员”“侦查员”“教导员”作用,及时排查、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弘扬优秀乡贤文化和良好家风家训,并制定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思想觉悟和文明意识,推动社会基层治理。
“今年年初至今,施茶村仅有3起矛盾纠纷,并调解成功。”施茶村专职调解员王建平说,该村通过“乡贤+人民调解员”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民谣歌唱 助推社会和谐
《民间纠纷调解民谣》是石山镇民歌爱好者王传佐编写而成。5月6日,王传佐指着自己编写的这首民谣骄傲地说,它不仅融入到施茶村人民调解工作当中,甚至在周边村镇的群众中都具有一定影响力。
据了解,石山民谣有着300多年的传唱历史,并不断被石山地区的劳动人民融入人民调解、信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调解民谣》《幸福和谐歌》《劝和歌》……石山镇的劳动人民,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将法治意识融入群众生活,带进群众内心,以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推动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据悉,在“党建促和谐、民谣唱法治、乡贤化纠纷”的人民调解新模式下,2018年施茶村辖区内仅有6宗矛盾纠纷,且调处成功率 100%,呈现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态势。
相关链接:
调走矛盾调顺民心 海口流水坡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创“三室联调”新机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