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5月9日电 题:解矛盾顺民心——海口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新华社记者柳昌林、涂超华、刘邓
近年来海口市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大平台、大联动、大调解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体系,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消解矛盾于未然,化解风险于无形。
近3年海口市调处矛盾纠纷近2万件,成功率达到98%。
专职全覆盖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
5月初,海口市龙华区金贸司法所内,33名讨薪农民工在专职人民调解员罗新建的帮助下,结束了与一家装饰公司长达半年的劳务纠纷,拿到约75万元的血汗钱。
“如果是在以前,面对这类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的疑难纠纷案件,非专职的人民调解员往往无能为力。”罗新建说,因为之前调解员以兼职为主,很难在时间、精力上全身心投入。
近年来,海口市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海口市根据城乡差异化需求,采取公开招聘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造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
完善的制度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围绕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动态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海口市先后出台十项制度,并对人民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和退出机制。
此外,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专项保障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还邀请检察官、律师、医学专家、法学教授等20多个行业领域143名专家,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库,补足专业短板。
海口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林明说,通过着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及建立专兼结合的机制,海口已实现全市所有镇(街)、村(居)调委会全覆盖,活跃在城乡的人民调解员成为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力量。
资源联动共享 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
去年9月,海口市龙华区城西镇一家私立幼儿园因投资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无法正常开学,上百名家长为拿回已缴纳的学费,与校方僵持到凌晨。
为化解矛盾,城西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与区法院、教育局、信访局等部门密切联动,连夜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海口市不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与职能部门的对接,对重大矛盾纠纷法官全程跟踪指导、业务部门全程参与,构建起内部资源联动调处的大调解机制。
海南省司法厅厅长郑学海说,共建共治的大调解机制产生了强大的调解合力,在最大限度实现矛盾不上交的同时,还提高了司法行政机关的效率。一些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损害赔偿争议的调解,也帮助交警部门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
在海口市美兰区流水坡社区人民调委会,法律顾问室设立在调解室内,警务室又与调解室毗邻。只要有纠纷,警察、律师和调解员三人小组随时可以一起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员的调解优势、社区民警的执法优势、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同时发力,优势互补,大幅提升调解效力。”流水坡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陈东洋说。
海口市还先后成立了交通、旅游、医疗、商业等领域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6家,大调解的工作机制不断向重点行业拓展。以海口旅游调委会为例,近3年来,旅游调委会受理旅游投诉案件1237件,调解结案率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19.5万元。
智慧平台助力筑牢“第一道防线”
位于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12345指挥大厅内,巨大的屏幕墙上数字跳跃。这里不仅是海口市12345政府热线的工作平台,也是海口智慧调解联动系统的中枢。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海口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探索“人民调解+12345”模式,以12345指挥平台为基础,开发构建智慧调解联动系统,从而促进部门间联动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实现快速收集矛盾、快速分流联动和快速响应调处。
海口市司法局副调研员唐文琦说,矛盾纠纷通过平台按属地管理原则迅速转派到基层专职人民调解员,这种市级平台“派单”、区级平台“接单”、专职人民调解员及时联动调处解决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时效,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记者采访看到,通过智慧调解联动系统,可以看到每一件调解案件的办件详情、调解员通过手机App不断上传更新的进展情况,以及市民的反馈信息等。与此同时,系统还能实现移动视频指挥和信息协同共享,可以实时了解专职人民调解员现场工作情况,进行在线部署指挥。
“智慧调解联动系统会实时对矛盾调解情况进行数据集中分析,通过类型占比、地域分析等指标对全市矛盾纠纷动态进行研判。”智慧调解联动平台工作人员刘臻宇说,还在不断完善的系统切实提升了矛盾纠纷排查、收集、研判联动处置能力。
海口市副市长龙卫东说,通过不断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全市信访形势也大幅改善,去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5%。此外,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也大幅下降。
相关链接: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 与会嘉宾点赞海口人民调解工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