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顺县的西沟村,地处太行山区,因陆续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全国劳模而闻名,全国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也在这里诞生。几十年来,合作化就与西沟结下不解之缘,并让这个小山村发生着巨变。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西沟村:太行山里的乡村之变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5-13 16:54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山西省平顺县的西沟村,地处太行山区,因陆续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全国劳模而闻名,全国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也在这里诞生。几十年来,合作化就与西沟结下不解之缘,并让这个小山村发生着巨变。今天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们就到西沟去看看这个老典型村的新变化。

  一场春雨过后,西沟村一年一度的种树活动开始了。90岁高龄的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带头上山种树。

  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 申纪兰:这样种,就能活了,将来就靠它发展了,你们可都种好啊。

  西沟村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常永红:在这种山上主要还是土的问题,土太薄了,没有土,都得从下边那个小荒地,实在没有土的地方,就背点土(上来)。

  种树是西沟村近70年来一直保持下来的老传统,西沟也因种树彻底改变了模样。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 郭雪岗:我们现在全村的造林总面积达到了26700亩,我们的(土地)总面积是30500亩。

  成立合作社 要在石头上种树

  如今的西沟绿树成荫,是农业旅游的示范点。而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沟可不像现在这样,山上沟底,石头遍地,耕地很少。

  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 申纪兰:当时困难很大,糠菜半年粮,吃不饱、穿不上,我们这个地方是最穷的地方,石头山、石头沟,没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不艰苦奋斗就没出路。

  不艰苦奋斗就没有出路。1951年起,李顺达、申纪兰成立合作社,领着西沟人开始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沟滩治理,但要在石头上种树,难度可想而知。

  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 申纪兰:老百姓也有点灰心,种了三百亩成活率很低。李顺达同志说。不要说是几棵,就是(活)一棵也说明这里这个山上能种树。

  荒山荒沟变成“绿色银行”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松柏长在了山头,杨树长在了沟壑,荒山荒沟成了西沟人的“绿色银行”。

  改革开放后,西沟村将农业合作社升级成经济合作社,先后办起了铁合金厂、饮料厂等10多个企业。

  原西沟村党总支书记 王根考:我们都尝到这个甜头了,比如说前几年我们这个核桃,有的户一户光核桃一项收入有两三万块钱,都是了不起的数字。

  落后企业被淘汰 发展再次面临难题

  但是,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西沟村一批落后产能的村办企业被淘汰,西沟发展再次面临难题。

  西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周王亮:污染的企业不让干了,高耗能企业,上边那个硅石厂、铁合金厂全部都拆了,淘汰了。

  西沟人造林的“老本行”,现在又变成了脱贫的好产业。合作社在这里孕育,也在这里壮大。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合作社又承担起了新的功能。目前西沟村已有四个造林合作社,吸纳了128户贫困户。

  西沟村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 杨永红:我在这儿一年工资按日算,一年200来天,也就是两三万块钱。

  西沟村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 郭文生:种树挣个钱,挣个零花钱,也不误种地,也不误收秋。

  脱贫奔小康 还得靠产业

  脱贫奔小康,还得靠产业,近年来西沟村创办企业和引进项目不断涌现,村民增收有了更多选择。眼前这一排排香菇大棚就是在被淘汰的铁合金厂原址上盖起来的。2014年,由22名党员率先入股,成立村办种植合作社,尝试种香菇。

  西沟村村民 张玲霞:一年就是挣一万六、七。这两年身体也不好,腰不行,也出不去,我爸爸身体,年龄也大了,还得照顾他,也出不去,所以就到这里靠近村,有事做,就打打工 。

  西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周王亮: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出不了门的,就是在家照顾儿童、在家照顾老人的妇女,来这上工来,来这挣工资来了。

  棚上光伏发电 棚下种植香菇

  同时,西沟村还把光伏发电作为脱贫致富的一个手段,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种植香菇,实现立体化开发。

  西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周王亮:预计今天这个电量在一千五六百块钱。

  记者:现在通过这个智能软件,每天发多少电、挣多少钱,一目了然。

  西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周王亮:对,一目了然,就都知道了。

  2017年,合作社依靠种香菇和发电,收益22万元,其中16万元用于村民的务工工资和贫困户分红。

  西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周王亮:大队(村集体)搭好台,叫你来挣钱,挣上钱脱贫。

  生态和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近年来,西沟村硬化道路、改造自来水网、整治环境卫生,用良好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每年能为西沟引来18万人次的游客。201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老典型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链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八旬老人李洪启:一个人组建了一支队伍影响了一座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色引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打造国际硬名片,临沂商城奋斗模式“火力全开”

 

相关链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打造国际硬名片,临沂商城奋斗模式“火力全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色引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八旬老人李洪启:一个人组建了一支队伍影响了一座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李谢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