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化解广场舞噪音扰民纠纷还需刚柔并济
跳广场舞是很多地方市民的健身选择之一,但随之带来的噪声也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一方有健身需求,一方想要安静的生活环境,各自利益难以调和,广场舞也为此逐渐升级为一些地方城市治理的一个难题。
近日,安徽宁国市开出广场舞扰民罚单引起社会关注。多方人士认为,跳广场舞引发噪声污染,并非没有办法解决,还需刚柔并济,多措并举。
宁国市开出“广场舞扰民”罚单
近日,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南山派出所数次接到辖区医院患者报警,称医院附近公园内的广场舞噪声扰民,导致无法静心疗养。事发当晚,宁国南山派出所在前期多次出警并劝告无效后,对涉及噪声扰民的5名广场舞组织者当场出具处罚决定书,并依法做出警告处罚。
一群人跳舞,周边人受苦。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对场地要求不高等因素,广场舞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身娱乐方式。尤其是在社区内的空地,或是住宅周边空地,广场舞爱好者与周边其他居民产生冲突的新闻屡见报端。
此前,山东烟台福山区一名男子因深受广场舞噪声影响做出过激举动,并在小区业主群内发布过激言论,被处行政拘留。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河南濮阳一市民为抵制广场舞噪声污染,站在濮阳市中心广场西北角举牌抗议,经过他近一个月的努力,对面广场舞音乐声响才小下来。
矛盾并非无解 本可互不干扰
贵阳市民夏女士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小区就受到广场舞噪声的影响。因家里孩子临近中考,她多次打电话投诉,找过物业、环保部门、城管部门,还在网络上给当地领导的留言板留言,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不是反对广场舞,是反对过大的噪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休息生活。”夏女士认为,噪声扰民问题本身是有方法解决的,但需要有效地沟通和相互理解。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地方试点借助科技力量,既让广场舞者不受影响,也让周边居民免去噪声的困扰。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安装了运用声学定向声技术的智慧舞场系统,打开系统音响,正前方30度夹角区域内声音清晰饱满,而在音响两侧,随着角度扩大,音量逐渐递减。这样一来,既能让广场舞爱好者听到音乐,又不干扰周边居民。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重庆江北观音桥附近跳舞的广场舞爱好者跳舞“静悄悄”,原来每一个跳舞的人身上都佩戴了一个接收器,戴着耳机,音乐就通过耳机传到耳朵里。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地区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居民代表与广场舞代表座谈,双方共同商定跳广场舞的场地、时间、音量等,形成自治公约,并成立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效化解了矛盾。
化解广场舞噪音扰民纠纷还需刚柔并济
贵州省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姚贵阳说,跳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健身方式,从全民健身来说是一件好事,但确实可能会给其他人带来噪声困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跳广场舞的人群在一定时间段内得到扩大,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治安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些治理常常是治标不治本,而且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后更多也只是劝说,力度不够。处理后往往能有一两天的相对清净,过后又恢复老样子。”夏女士说。
一些投诉过噪声扰民的居民告诉记者,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利益相关方沟通不畅;其次是管理部门在处理时,更多是以劝说为主,力度不够,效果甚微;第三是处罚标准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警示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近来,已有一些地方出台规定,加以严管。如《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就规定,广场舞音量过大扰民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屡教不改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将广场舞管理纳入物管体系或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体系,权责明晰,给有诉求的群众一个可以沟通的平台。”姚贵阳认为,只要正确引导规范,久久为功,广场舞可以成为一道文明的风景线。
相关链接:
万宁六旬候鸟老人跳广场舞成网红 圈来铁粉租房追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