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想呈现人与自然互动后的完美结果”
——访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
新华社记者张骁 姬烨
2003年至2008年,李兴钢主持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工作,这栋惊艳世界的建筑,彰显出夏奥盛会的中国气质。在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0天之际,作为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正致力于将美好蓝图上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加速转变为现实。他想呈现出的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将是人与自然互动之后的完美结果。
从征服自然到融入自然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核心设计理念,也是中国山水文化和冬奥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设计之初,李兴钢踏勘过很多“削山填土”建成的国外冬奥雪上场馆。他意识到,这种牺牲环境和付出巨大经济投入的做法,并不适合延庆赛区。
“西方人喜欢征服自然,而我们喜欢欣赏自然,融入自然。”李兴钢说,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取经”,借鉴“干阑式”民居的方式,采用山中架空平台的建设方法,实现了对环境的浅度干预,也提升了建造质量和效率。设计冬奥村时,也没有采用高层式的设计方案,而是选用了低层数、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既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也透露出周围美丽的山景。
在踏勘延庆冬奥村场地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发现了一处山村遗迹。“我们把它完整保留下来为北京冬奥会服务。这样,延庆赛区不仅有现有的山村(西大庄科村),也有新建的冬奥山村,还有古老的遗迹山村,可以展现悠久的中国山地建造文化。”在李兴钢心目中,延庆赛区想呈现给世人的,将是一种人与自然互动之后的完美结果。
中国赛道值得世界期待
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都是高风险性的冬奥会比赛项目,如何把赛道设计得既安全又有挑战和观赏性,这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李兴钢告诉记者,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赛道、雪车雪橇赛道都由世界顶级赛道设计师量身打造,各具特色。延庆赛区的雪车雪橇赛道拥有16个弯道(其中第10弯道为360°回旋弯),赛道多处形成较高的弯道挡墙,给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提供更多机会。
在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赛道,出发区和结束区最大有将近900米的垂直落差,在利用山体地形形成多处大的转弯、跳跃及在山脊与山谷之间滑行的交替变化,成为赛道的一大特色。选手在赛道滑行时,摄像机也将呈现出更多的沿途美景。
“为了确保赛道安全,建设了防止山体下滑的混凝土桩墙,山体被一段段地保护起来,赛道也变得更加稳固。”李兴钢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赛道值得世界期待,虽然建设难度很大,但赛道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创新设计,会让选手和观众收获全新的体验。
虽如履薄冰但已做好准备
明年2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要迎来建成后的第一场测试赛——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这是检验场馆设计和运行能力的一次“大考”。
“测试赛一定会反映出某些问题,这有助于发现我们的不足,加以改进后,将更好地保障北京冬奥会正式比赛的进行。”李兴钢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天气对赛事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山滑雪场馆大都处于海洋性气候地区,而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有着冬季风大且干燥的气候特点。
“北京冬奥会有两周以上的比赛时间,允许组委会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赛程,但作为冬奥测试赛的世界杯比赛只有两天时间,风力一方面会影响比赛安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缆车系统运行。我们不能只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李兴钢说,在冬奥组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延庆赛区正在进行精确的气象分析,并设置赛道及缆车运行的各项防风措施。“这些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测试赛进行检验,机会非常宝贵”。
李兴钢坦言,虽然延庆赛区拥有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各方团队技术和业务能力也很强大,但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中国的“第一次”,加上延庆赛区的突出挑战性,做每一步建设工作,仍感如履薄冰,需要谨慎前行。
建设“鸟巢”那几年,李兴钢的压力和责任和现在一样重,但那座“山”,最终被他完美地越过去了。
谈及延庆赛区,李兴钢说:“现在要爬的这座‘山’,和以前的不一样,甚至更大更高。但在体力、心理和能力上,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关链接:
“想呈现人与自然互动后的完美结果”——访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