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是生态环境指标昆虫,挑剔的“黑夜小精灵”只在环境好的地方安家。在重庆三河村,当地人修复自然环境,把消失的萤火虫“请”回家,乡村也重现美丽。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与萤火虫来一场浪漫约会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5-22 16:49

  新华社重庆5月22日电(记者周文冲)萤火虫是生态环境指标昆虫,挑剔的“黑夜小精灵”只在环境好的地方安家。在重庆三河村,当地人修复自然环境,把消失的萤火虫“请”回家,乡村也重现美丽。

  在黑夜中,在森林深处,有一群发光的自然精灵——萤火虫,犹如演唱会上的荧光棒,在黑暗中忽闪忽现。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河村萤火谷农场,生活着数十万只萤火虫。农场小心呵护着这些脆弱的小精灵,萤火虫的存在对人类、对自然界也有重要的意义。

  萤火虫是农业益虫,幼虫以捕食蜗牛和小昆虫为食,成年后进食露水或花粉等。更为重要的是,萤火虫还是一种生态环境指标昆虫。它们娇小的身躯对周边环境极为敏感和挑剔,无法在有污染的环境里生存。

  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人类自己的未来。

  但就在几年前,尽管三河村是城郊乡村,萤火虫也难觅踪影。萤火谷农场负责人黄金生说,原本小时候可以看到的萤火虫,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因为除草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让萤火虫不能栖息。

  黄金生来自台湾,长期研究农业。他说,萤火虫对于土壤和水的敏感度较高。它现在只是暂时离开,但如果还对它不管不顾,以后可能真的就会灭绝了。他带领团队,用了两年时间,利用农业技术改良了当地的土壤,恢复了三河村的自然环境,为萤火虫重新安家。

  消失的萤火虫“回家”了。夜幕降临,荧光点点,在萤火谷农场,晚上已经可以看到数十万只萤火虫。

  借助萤火虫,黄金生在三河村搞起观光农业。萤火谷农场自去年开园以来已经接待近3万名游客。农场还开办了自然课堂,不少孩子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

  过去凋敝的乡村和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三河村里的旧房子被改造成茶舍、书屋,还办起一家陶艺工坊,取名“远山有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三河村变得更宜居。

  村民也得到了实惠。三河村近1600余亩土地合股联营,380多名农村集体成员以承包地入股平台公司成为农民股东。上个月,村里举行了一场表彰会,10户当地村民代表领到了股权证和第一批分红金。

  黄金生被村委会授予乡村振兴顾问,以感谢他对提升乡村面貌做出的贡献。另一个城里人刘燕也获得三河村荣誉村民称号。她在村里开办了一家生态园,发展生态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刘燕说,村民在生态园务工,年收入最多的接近20万元。

  萤火虫与人类和谐共生,人类也因保护生态而受益。村民们期待,小小的萤火虫,未来能给村子带来更多的惊喜。

 

 

相关链接:

杭州夏夜 萤火虫飞舞梦幻唯美
“家里的萤火虫飞走喽!”——四川凉山悬崖村通电记
萤火虫持续遭到商业抓捕 专家:不排除灭绝可能

 

相关链接:
萤火虫持续遭到商业抓捕 专家:不排除灭绝可能
“家里的萤火虫飞走喽!”——四川凉山悬崖村通电记
杭州夏夜 萤火虫飞舞梦幻唯美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文冲]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