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陈剑)高校基金会是我国基金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高校基金会募、投并重,保障了基金会持续发展,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高校基金会数量在全国基金会中占比不足10%,资产规模占比却超25%,同时呈现出投资参与率和收益率双低的特点。如何让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困扰高校基金会的难题。
高校基金会捐赠和投资收入占比高 投资参与率和收益率低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近7400家基金会拥有资产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49家高校基金会,资产规模合计近400亿元。可以看出,高校基金会数量占比行业不足10%,但资产规模占比超25%。
7月8日,“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南开峰会”发布了《中国高校基金会投资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数量增长遭遇瓶颈,增速回落,新增数量下降;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持平;规模分化,马太效应显著,规模TOP10高校基金会净资产合计比例超50%;地区发展不均衡,江苏省数量居首(95家)。
捐赠收入与投资收入一直是高校基金会年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报告显示,高校基金会2017年捐赠收入贡献总收入比例达90.31%,投资收入贡献总收入比例7.82%,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但投资活动参与率、历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全国水平,2017年高校基金会投资活动参与率为22.29%,而全国基金会投资活动参与率为31.30%。
从保值增值的效果来看,高校基金会历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持续低于全国基金会,自我造血能力有待提高。其中,大型高校基金会投资活动回报可观,平均收益率低主要是由于较多高校基金会未参与投资活动。如果从整体净资产投资收益率角度看,高校基金会略高于全国水平,当中净资产规模水平越高的基金会,投资收益率越高。比如,净资产大于等于20亿元的高校基金会2017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18%,而1-10亿元区间的仅为1.45%。
分析发现,规模大的高校基金会之所以保值增值收益高,主要得益于资产管理的规模优势效应:一方面投资额高,便于开展有效的分散投资;另一方面,倾向于投向收益率更高的长期战略性投资。
与海外知名高校基金会类似,我国头部规模的高校基金会已经逐步表现出更为成熟的募、投结合的能力。
保障慈善资产安全并不等于保证本金安全
高水平募资能力是基金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但良好的内生性投资能力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让慈善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高校基金会的秘书长在会上都表达了同样的困惑,即高校慈善资产保值增值目前仍处于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力都不明确的阶段,多数基金会要求“保本”,对风险“零容忍”。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提了四点建议:一要避免长期资金的短期化,避免丧失长期资金优势;二要关注风险政策的合理化,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三要确保资产配置的明确化,做好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四要提升资产管理能力的专业化,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提高基金管理专业化水平。
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秘书长刘文华表示,安全不等于保证本金安全,如果只想本金安全,投资能做的太有限。在投资中,收益与风险并存,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海扬也表示,做好资产配置是慈善资产管理的核心,要想获取投资收益,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资产配置是平衡收益与风险的有效手段。
业内人士提到,美国慈善捐赠基金目前已形成“委外投资”与“自主投资”并行的投资模式,然而国内慈善基金会发展“自主投资”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刘文华建议,基金会一定要设立专业的投资部门,有过硬的资产配置委员会,不仅自主投资要过硬,委外投资也要有过硬的人才,要培养一个可以和金融机构对话的人。他同时期望论坛的金融产品研究成员单位能够帮助慈善基金会进行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筛选,当好专业性和合规性帮手,解决委外投资“白名单”问题。
钜派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建达认为,对于投资来说,保守是最大的风险。他期待基金会的体制机制更完善,建立容错机制,敢于承担风险。他建议高校基金会投资时选好交易对手,跟有品牌的头部企业合作;建议机构多给高校基金会提供资产配置建议和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并承担更多的风险保障。
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同日还发布了《基金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结合金融机构为国内优秀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成功经验,为基金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投资流程制度的建设、投资委员会的搭建、金融产品的筛选和投后跟踪等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真情助残五载路 爱行万里暖琼州——省残疾人基金会举行五周年爱心万里行助残募捐活动启动仪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