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海南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命”是重点,也是难点。近日,海南日报报道了定安两个村庄“厕所革命”的推进情况。其中,九所村厕所改建工作推进顺利,截至今年7月,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超过90%;而石井村的厕所改建工作却十分不顺,目前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9%。两个村庄在推进“厕所革命”上形成鲜明对比。
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主要原因还是村民的认识问题。村民认识到位,“厕所革命”就有内生动力,改厕工作就很顺利,反之则难以推进。九所村村民重视人居环境卫生,认识到无害化厕所对身体健康有益,就算政府不补贴,他们也愿意改建。而石井村厕所革命推进的最大难点,就是“村民不乐意”,有的村民觉得没有必要,老厕所也能用;有的村民觉得花钱多;还有的村民觉得“把厕所修在家里会破坏风水”……这些现象归根结底,还在于村民的观念没有扭转过来,依然抱着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不放。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往往不是环境,而是人的思想观念。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先从改变村民观念着手。首先,要让村民认识到传统“旱厕”的危害。传统“旱厕”脏、乱、臭,会给如厕的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更重要的是,这种“旱厕”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染地下水资源。粪便中携带的大量病毒和细菌,可能会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相关部门要通过形式多样、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充分认识“旱厕”的危害。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改厕的积极性,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迈进。
当然,转变村民观念,除了加强引导,还要做好保障工作。一方面是资金上的保障。无害化厕所改建成本高,不少村民不愿意花钱改建。一个厕所要1万多元,对于不少刚刚脱贫的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各级政府部门不妨从资金上给予农民更多支持,尤其是对刚刚脱贫的村庄进行重点扶持,以保障改厕工作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技术指导。农村厕所改建,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如,三级化粪池如何修建、如何进行防渗漏处理等等,都是难度很高的技术活。仅靠村民自己修建、施工,确实存在难度。事实上,在海南农村,无害化厕所建好后,由于技术问题需要整改的也不少,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厕所改建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村民的畏难情绪。因此,在“厕所革命”推进困难的村庄,不妨聘请技术专家对村民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让村民心里有标准,改建厕所才不慌。
小康不小康,农厕是一桩。农村地区厕所少、卫生差、如厕习俗不文明,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大短板。近年来,海南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厕所改建130.9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2.25%,可以说成效显著。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厕所革命”越是到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剩下的都是像石井村这样的“硬骨头”。只有深刻剖析症结所在,把握村民所需所求,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在意识上进行引导,再配之以周到的服务保障,才能移风易俗,让每户村民都能享有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才能让厕所成为农村一道靓丽风景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