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日报报道了人造肉概念红火现象,引发业界不小关注,而中国首批人造肉恰好日前揭开神秘面纱,被制成鸡肉卷、狮子头、汉堡、冷面等产品亮相,有国内消费者第一时间尝到人造肉食品“头啖汤”。尽管概念炒得如火如荼,但在食品专家看来,产业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短期内不会影响大豆市场。
我国人造肉市场仍较“初级”
据“试吃”过的消费者反映,人造肉味道与真肉比较接近,但韧劲不如真肉。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得知,不少消费者将人造肉与素鸡、腐竹等豆制品混为一谈,还有的对概念模糊不清。
记者了解到,人造肉按制作技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的大豆蛋白肉,是一种对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另一种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成。
据悉,目前国外的人造肉技术多是从豆类、小麦等植物中提取蛋白,模拟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类纤维口感相近的“素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广州日报记者,目前来看,国内人造肉市场从产业端到消费端都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仍有不小差距,但他认为,国产人造肉在未来迎来红利。“国内消费升级提速,随着老龄社会来临、素食消费者增多,红利叠加会推动我国人造肉市场的发展。”
短期不会对大豆市场供求产生较大影响
朱丹蓬表示,豆类制品的制作只是对植物蛋白进行一个深加工,而人造肉则是对植物蛋白进行更高水平的精加工,在研发、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级别更高。与复合肉相比,人造肉基于植物蛋白为原料,食品安全相对有保障,长远来看,植物蛋白的发展前景也相对更好。
记者了解到,作为大豆主要消费国,我国大豆产能一直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大豆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不过,朱丹蓬告诉记者:“目前来看,人造肉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吃的人也比较少,对于大豆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不会对大豆市场的供求产生较大影响。”
相关链接:
中国第一代“人造肉”预计9月上市:味道是难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