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费时费力,居民辛苦分类,垃圾车来了‘一勺乱烩’,劳动岂不徒劳?”海口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居民的顾虑一方面来自不懂怎么分,一方面担心分好的垃圾得不到科学处理,分类成果成徒劳。因此,加强垃圾处理中后端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是垃圾分类推行顺利、行得长远的重要保障。
垃圾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副产品,它们的前世曾经美丽、好用、可亲、可爱过,被使用过、废弃掉后,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方式重新回归大自然。当前,各地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重点集中在如何让群众自觉实施垃圾分类上。但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前端是垃圾分类投放、中端是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后端是垃圾安全科学处置,三个环节有序衔接、顺畅对接才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的。分得开靠居民动手,有序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则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企业的建设,如果中后期处理缺乏有效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分好的垃圾找不到科学出口,将导致垃圾后端处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仅难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反过来也会影响居民对分类投放垃圾的配合度和积极性。
根据报道,美国采取自动化技术创新,前端垃圾分类后,后端利用自动化机器分类等手段将垃圾进行回收、填埋、焚烧或燃烧发电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之前我国试点垃圾分类更多强调前端分类、投放,在储存、转运时又将分好类的垃圾混在一起,使得大多数垃圾只能进行集中填埋或焚烧,导致具备经济价值的物资回收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确保推进全民垃圾分类取得成功,必须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以及设施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整体提升中后端垃圾分类的处理能力。
生活垃圾讲究产生与消纳的平衡,前端分类为垃圾科学处理提供了原材料,中后端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的配套,让垃圾有了科学的归宿和出口,一座城市只有尽量做到垃圾生产与消纳平衡,居民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