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0年1月,是海南省第一所教育部备案公办性质的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学以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海南,服务发展,为社会输送了4.3万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近日,海口网对话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海职院)党委委员兼招生就业处处长符兴干,了解该校如何为海南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符兴干。(海职院供图)
海口网:海职院在招生与就业方面是否有困难?难点在哪儿?
符兴干:任何一家职校招生都有难点。譬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解决招生难的问题,会发动教师和学生进行虚假招生宣传。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依赖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没有发挥高职院校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使职业教育缺少活力,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虽然各个职业院校一直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发”,但是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用工合作层面。高职学生的实习期少则半年,长达一年,高职学生对实习企业来说就是廉价劳动力,从这个层面来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发”都流于形式。就海职院而言,目前主要面临招生无序竞争、招生专业没有特色等难题。
海职院立足海南,服务发展。(海职院供图)
海口网: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学生就业?
符兴干: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二是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利用一切资源引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三是每年进行就业跟踪调查,及时把企业用人要求反馈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企业用人需求;四是多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应聘平台,为企业提供招聘平台;五是就业中心积极联系省就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将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及时告知学生。
海口网:部分公众一直有着“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差、条件差”的看法,请以海职院为例说明现实情况究竟如何?
符兴干:海职院2016—2018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率达90%。我认为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
海职院学生。(海职院供图)
在教学条件方面,海职院具有产教融合的突出特色,实现了与国际、国内、省内知名企业的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建。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我们具有更丰富有效的教学条件,培养更符合行业和企业要求的人才,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海口网:学生要获得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学校的培养,近年来,海职院在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情况如何?
符兴干:随着我们积极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各二级专业学院与企业不断探索深度合作模式,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以资本、设备、技术、品牌等要素参与办学全过程,所以学校的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是在不断提升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海职院供图)
在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方面,仅2019年上半年,海职院新增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新能源汽车、畜牧养殖等专业有关的合作企业10家,合作内容包含了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投入、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共建等,既有普通联合人才培养,也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
师资力量方面,我们除了培育出海南省高职院校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外,2018年还新增了一支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团队,学校成为海南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同时培育出了一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今年,我们培养出了海南省唯一的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同时,随着合作企业的增加,企业里经验丰富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也在不断加入到我们的课程教学队伍中来,成为师资队伍的一部分。
学生舞蹈表演。(海职院供图)
校园一角。(海职院供图)
海口网:学校为培养高质量人才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符兴干:学校重视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尼泊尔等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一批学生成功赴欧美国家留学。学校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加学院,开设有中加双文凭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军训。(海职院供图)
海口网:海职院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符兴干:学校以建设支撑企业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职学校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契机,对接旅游、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坚持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积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为海南“三区一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记者伍凤妹
(海口网8月24日讯)
相关链接:
【职校面对面】海南省卫生学校校长朱洪:提高卫生中职生学历水平迫在眉睫·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