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网络升级设备 抢占市场竞争主动权
过去10年内,全球范围内邮政包裹和快递业务量翻番,这对邮政快递企业来说是一大机遇。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拥有发达的网络、前沿的科技、多样化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UPS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球网络、前沿科技、多样化的产品方面。UPS的网络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全球运营中心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世界港口枢纽,欧洲航空枢纽位于德国科隆,亚太航空枢纽分布在上海、深圳和香港。
邮政快递行业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创新能力将成为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2018年,UPS新建了22个全自动化设施,每小时包裹分拣能力增加了40余万件,今年还将新建18个同类设施,计划到2022年所有包裹实现全自动分拣。
DPDHL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国际业务上。2018年,DPDHL整体收入中,有30.5%来自德国、30%来自欧洲(除德国),美国和亚太市场合计份额接近36%,亚太市场增速更快。
法国邮政最强“法宝”是网络资源。法国邮政在全球拥有200家子公司、1.7万个投递网点、超过30万名员工,几十架货机以及驰骋欧洲大陆的铁路运输渠道,可为旗下任意一家快递企业提供交货、分拣和自提业务。
意大利邮政的硬件设施为包裹派送提供了坚强支撑,其在博洛尼亚的新分拣中心每天可分拣25万件包裹,可承担一半的分拣任务,36个新建的区域分拣中心也已投入运营。其航空子公司Mistral Air专门运输邮件和包裹,近期新增了部分航线航班,提升次日达服务效率。
创新服务 提升效率 拓展市场
数字化颠覆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如今信函传递被电子邮件等更先进高效的技术所替代,传统信函业务逐年萎缩,包裹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各国邮政快递企业在坚守普遍服务义务的同时,也在创新服务、提升效率、拓展市场。
近日,UPS公布了一系列新措施,以抓住中小企业市场、电子商务、高增长的国际市场和医疗生命科学领域的增长机遇。7月29日,UPS开始在美国实施首个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My Choice”解决方案,可为商家提供网络版数据表及两小时内快递送达通知,多员工可以同时管理订单和递送流程,便于商家追踪包裹,提前掌控快递运输信息。UPS还将与美国6000多家药品零售门店、1100多家艺术品零售门店、汽车零部件门店开展合作,增加提货点选择。
近年来,UPS还不断拓展国际市场,2018年延长了4小时的出口收货时间,升级了航空机队,洲际航空运力同比增长10%以上,针对收入份额较大的欧洲市场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针对亚太市场,将4架飞往深圳和香港枢纽的飞机更换为波音747-8宽体机型,增大容量以满足客户需求。
未来10年,德国电子商务业务量将翻一番。DPDHL将通过投资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应对包裹业务量的增长。DPDHL开发了新路由规划软件——“数字投递图”,整合了海量的城市运营状况信息和数据,可通过灵活的投递概念和不同的投递时间窗,大幅缩短投递行程。测试结果显示,使用新路由规划软件后,DPDHL的投递效率可提升8%至20%。
意大利邮政去年引入邮件和包裹“联合投递”模式,以充分挖掘B2C市场。近期,意大利邮政在国内9个主要城市为亚马逊客户推出当日递服务。意大利邮政最大的电子商务中心近日投用,由新一代机器人系统组成,每个机器每天能够分拣25万个包裹,每天有600人在新中心处理和分发包裹。未来5年内,将继续投资分拣设备和自动化、云技术,优化运输路径,整合邮件和包裹网络。
近年来,中国邮政不断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质量。邮政业与电商深度协同,互为依托、相互带动,业务板块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制造业、跨境贸易多点开花;邮政、快递服务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与关联产业协同融合中,拓展了发展空间。
中国邮政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寄递服务能力。2018年,全国上线新一代寄递业务平台主要功能,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上线客户洞察与营销功能,3.8万个营业网点开通移动支付,实施平信条码化升级等工程,成功研制自助收寄设备、半自动卸车等新型装备;全国寄递网新增处理能力628万件/天,新增投递用车1.35万辆、手持智能终端4.8万台,累计布放智能包裹柜9.2万台、设置城市人工自提代投点12万个。
中国邮政集团董事长刘爱力表示,当前中国邮政的战略重点是坚持普服、金融、寄递、保险“四轮驱动”,同时探索发展农村电商等重点业务,中国邮政将从用户的视角、竞争的视角、行业最优实践的视角,来找差距、补短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本系列报道刊发完毕)
相关链接:
阿里巴巴澳新电商生态博览会悉尼开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