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先后建成
人文地标点亮海之南
精彩的剧场演出,人气火爆的暑期档电影,2019年的夏季,省文体公园以更为丰富的文体活动吸引着广大市民在此消暑,为省会海口的夜生活增添活力与亮色。如今,紧临海南省图书馆和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的省文体公园“带状”休闲区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休闲去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记者 宋国强 摄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直接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1年来,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先后建成。
1990年,位于三亚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建成投用。(海南日报资料图片)
1990年,位于三亚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建成投用。(海南日报资料图片)
海南省图书馆。记者 陈元才 摄
2003年,海南省图书馆率先完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2007年10月正式开放,是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截至目前,省图书馆共有180万余册纸质藏书,27万余名注册读者。
市民游客在省博物馆二期展厅内参观。记者 宋国强 摄
海南省博物馆的落成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到海南不仅风光美,这里还有着独特的人文底蕴。省博物馆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它是海南省“十二五”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2008年11月15日博物馆一期建成开馆,2017年5月18日二期全面开馆,是省内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博物馆的展览自成体系,将明代理学名臣丘濬《南溟奇甸赋》中描绘的海南奇景真实呈现,跃然于公众眼前。
省歌舞剧院的建成,填补了海南无专业演艺场所的空白。记者 宋国强 摄
作为省文体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专业艺术生产、交流、演出基地和面向大众开放的艺术活动,海南省歌舞剧院于2010年9月落成,2010年10月1日举行首演。省歌舞剧院的建成,填补了海南无专业演艺场所的空白,成为海南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夜色下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记者 宋国强 摄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2018年4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琼海潭门惊艳揭幕。该场馆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衔担纲设计,融合现代美学风格和中国文化元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场馆依地势而建,总建筑面积逾7万平方米,分为多个功能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海南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
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建成投用以来,承办了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以及体育赛事。记者 宋国强 摄
明星演唱会、专业足球赛……海口五源河文体中心体育场的落成让海南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的文化产品。6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可容纳5万名观众。这座现代化的体育场极大地推动了海南人民文化消费以及演出市场的全新升级。
相关链接:
品出文化味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首推文创食品[图]·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