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阿妹哎……”9月6日15时许,悠扬的乐声从五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一角传出。长长的灼吧(传统黎族乐器)低缓婉转,两支鼻箫清雅而略显哀怨,搭配音调明亮的西洋吉他与节奏欢快的非洲鼓,碰撞融汇出一曲混搭风的《久久不见久久见》。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五指山市:在创新中保护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组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9-09 09:27

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游客在观看黎锦织锦过程。武威 摄

  创新与融合 传统民族技艺完成现代转身

  如何让当代人喜欢上传统民族技艺,一直是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

  在拜师学艺中,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专业教师陈达谞发现,很多老一辈黎族妇女在理解图形上存在断层现象,一些人织锦时只是简单的模仿。“技艺固然是根本,思维创意的短板却制约了更长远的发展。”在他看来,传统民族技艺的生命力在于“表达”,既植根于传统,又应该脱胎于传统。

  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陈达谞和学生们大胆尝试新的技法,打破絣染原有的单一色,在经线提花方面创造出多色提经织法,又与年轻人所喜欢的潮流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大量带有黎锦元素的玩偶、丝巾、手提包等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产品。

  “这条围巾在哪里能买到?”“你们有没有网店?”……带着这些黎锦文创产品参加活动时,年轻的手艺人常常能收获不错的社会反响。而让“旧艺”穿上“新衣”的这条民族文化资源“活化”之路上,还有更多成长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正在接棒。

  海南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看好五指山市的民族文化资源,公司落户于五指山市。在该公司悬挂着的一幅幅黎族蝴蝶或大力神图腾的“黎锦制品”精美艳丽,可走近了才发现,眼前的“黎锦制品”实际上是由一块块马赛克镶嵌材料拼贴而成。

  “黎锦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毕竟有限,通过与马赛克镶嵌艺术结合,能让它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该公司负责人卓书颜介绍,如今这一文创作品早已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场所及家居装饰,在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新文创将文化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新玩法则正让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五指山少数民族高脚竞速项目比赛。武威 摄

  一支黎族鼻箫,一把西洋吉他,一个非洲鼓,起承转合中流淌出一段黎族小调或是流行情歌。这样既古拙又现代、既质朴又“洋气”的一幕,有时发生在五指山市区的灯光球场,偶尔也出现在水满黎寨的田埂上。

  这是一支由五指山民间音乐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街头乐队,演出内容、时间和场合常常都是随机决定。“我们希望能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到黎族器乐就在身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玩法。”李志斌是乐队中的固定成员之一,在他看来,民族音乐原本就来源于生活,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与融入现代审美,正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相关链接:

海南五指山探索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云雾缭绕 海南五指山春色美(图)
国家级、世界级“非遗”聚集琼洲文化风情街黎族文化长廊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亮相上海

相关链接:
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亮相上海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云雾缭绕 海南五指山春色美(图)
海南五指山探索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国家级、世界级“非遗”聚集琼洲文化风情街黎族文化长廊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梦瑶 刘钊]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