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一场名为“玉满天下——昌江玉精品全国巡展武汉专场”的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玉石收藏爱好者以及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目光。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组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9-16 08:43

昌江民族中学学生学习编织黎锦。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王宗志摄

  传承发扬民俗文化 昌江文化常美常新

  秋季学期开始,在昌江民族中学的课堂里,学校外聘的10名黎锦传承人又站上了讲台,为教室里年轻的黎族少年们教授起织锦这项黎族传统技艺。

  如今的昌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些民族传统技艺产生兴趣。“看到小朋友都学得这么认真,作为老师也很有成就感。”课堂上,黎锦技艺讲师符永英耐心地讲解织锦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手把手地教着孩子们操作手势,努力把这项传统技艺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

  不仅是在课堂上,每逢暑假,昌江都会为孩子们精心安排黎锦编织、黎陶制作、书法等丰富多彩又深具民族特色的活动,让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间传承。

  而在昌江红田学校,剪纸艺术家周烨每周两次授课,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最基础的剪纸技艺教给同学们。“当年选择剪纸,是受到了村子里剪纸艺术氛围的感染,如今为孩子们创造出条件,也希望他们之中有人能继续发扬黎族的传统文化。”周烨说,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俗文化,与其说是传承技艺,更像是传递精神,让民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

  “开设‘博物馆’这门课,为的就是讲述昌江及海南的文史故事。”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姜波说,除专门在三年级开设“博物馆”这门校本课程外,2015年以来,黎锦、琼剧等3门教育部门认定的优秀文化艺术课程也陆续走进校园,同时相继开设的黎语、黎歌、黎锦等校本课程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划分为必修、选修课程,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昌江保突村黎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村民正在制作黎陶。记者 陈元才 摄

  近年来,昌江还在重点推进“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和发扬制陶技艺。昌江专门投资兴建了保突村制陶传习所,为当地村民发展传统制陶业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在传习传统制陶工艺、探索制陶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创收。

  在传承黎族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如今保突村制作的陶器不仅融入了黎族纹饰以及现代元素,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除制作部分生活、生产器具外,其制作的艺术化摆件也成为了昌江的旅游商品之一。

  如今,昌江的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推陈出新的文化产品,也带着昌江的标签逐步走向省外乃至国外。而一个文化繁荣的昌江,正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海南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海南昌江石碌城似画中来
海南昌江梯田木棉红

 

相关链接:
海南昌江梯田木棉红
海南昌江石碌城似画中来
海南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刘笑非 李德乾]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