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11个年头,双11已成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交易总额、物流单量每年都在刷新纪录,既体现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消费市场的兴旺,也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欢乐和实惠。但随着双11的脚步越来越近,网友却是兴奋与忐忑交织,心动与吐槽并举。究其因,一些商家套路深,相关平台算法多,有人谑称,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11。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消费者跟商家斗智斗勇,固然也别有一番乐趣。可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看似折扣后的商品却先被提价,令人心动的价格非要群发助力……就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得到真实惠,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搞促销,商家当然需要计算收益,但不能把计算变算计,更不能打法律擦边球,乃至违规违法。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通报网络购物相关问题和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已表示,将加强“双11”期间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出手,用组合拳形成强大震慑,相信各种“套路”会有所收敛。
网络购物是一种愉快体验,也是实现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高达6.39亿,而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31.63万亿元,保持世界最大网络销售市场地位。双11购物已成为亿万国人的消费习惯,商家和平台都应珍惜,一旦毁掉没有谁是赢家。
商家双11促销,千万别把计算当算计,须时刻谨记:不尊重消费者,消费者就会远离你。如果用套路“撞伤”消费者,那么被法律“撞倒”、被消费者无情“抛弃”,也就快了。
相关链接:
“双11”预热直播带货火爆 狂欢背后的隐忧
“双11”购物节将至 安全专家预警网购理赔等诈骗陷阱
备战“双11” 海南水果电商抢“预售”先机:不等了!
28亿件包裹即将来袭!今年“双11”你准备贡献多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