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海南省首届传统工艺高峰论坛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活动,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有关黎锦的话题在主旨演讲和嘉宾研讨中,占了很大的分量。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织女,从一千到两万的传奇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12-09 08:50

  原标题: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织女,从一千到两万的传奇

黎锦技艺传承后继有人。记者 苏晓杰 摄

  编者按

  12月初,海南省首届传统工艺高峰论坛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活动,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有关黎锦的话题在主旨演讲和嘉宾研讨中,占了很大的分量。

  作为海南唯一的世界级非遗项目,黎族织锦纺染织绣四大技艺在十年间经历了哪些事,政府和民间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海南周刊带你一起去寻找答案。

  2009年10月1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9月,“黎锦经纬记:守护与传承——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与传统游戏、方言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举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现一份十年保护与传承的“成绩单”。

  十年实践,十年创新,黎锦技艺保护内涵不断深化,黎锦技艺传承紧随时代发展,从当年的濒临灭绝到成为海南文化的一张名片。焕发出崭新生命力的黎锦技艺也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2015年12月,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技艺展示。记者 苏晓杰 摄

  62所学校开设黎锦课

  黎锦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这些黎锦不仅是黎族人民的生活用品,还是黎族历史、黎族文化、黎族生活习俗的记录。然而,随着掌握黎锦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消逝的危险。

  2005年,黎锦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06年,黎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锦技艺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彼时,掌握这一技艺的人数已不足1000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

  黎锦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首要问题是在推进黎族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履行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为此,海南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领导小组,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九个民族市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对全省黎锦技艺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制订并落实黎锦技艺保护五年规划和分年度计划。

  不断加大的财政投入有力推动了黎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2010年至今,全省在5个民族市县建成5个300平方米的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保持148亩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供传承所需,62所中小学开展黎锦技艺实践课,4所大中专院校承担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参与学习人数超过10000人,织女由2009年申报时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20000人。

相关链接: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身着黎锦脚穿蕉叶屐 海南省博物馆发布形象代言人“南溟子”
海南老中少三代黎锦技艺传承人“文化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展风采
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爱心单位和企业到贫困村选购黎锦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赵优]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