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人大代表建言垃圾分类工作——激活产业链打通“最后一厘米”
垃圾分类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引发代表们热议。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政府带头、企业联合投入,激活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省人大代表毕华建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让环保型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财税扶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同时,应加快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强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力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性和分类收集便利性。”毕华表示。
“目前,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理解不够充分,多数家庭对生活垃圾还是‘一袋装’‘放进箱’。”省人大代表石庭芳建议,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积分激励机制,引导居民从源头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
“按照传统的垃圾分类模式,垃圾流向不透明,与回收量多少、哪些居民参与等相关的数据缺乏详细分析,产出与回收之间难以高效对接。”省人大代表王斌建议,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实时监控,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现阶段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模式,垃圾处理率不高,应探索出适合农村地域特点的分类处理模式,形成农村生活垃圾绿色循环产业链,将垃圾变废为宝。”毕华认为,部分生活垃圾经过有氧发酵之后成为“有机介质”,还田利用可大大减少复合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也对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